新时代要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
新时代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需要从内容供给、载体创新、话语引领、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使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个全网统筹、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
(一)优化内容供给,汇聚向上向善的网络爱国正能量究其本质而言,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上是一致的,都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全社会爱国氛围,唤起公众的爱国情感,使自发自觉的爱国情感转变为理性务实的爱国行动。但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在于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和优势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来说,首先,要大力开展网上爱国主义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网络爱国主义内容创作生产传播能力,培育爱国爱党、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其次,要广泛开拓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结合重大历史纪念日、国家发展重要节点、传统文化节日等时机,适时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同时整理制作专题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教育对象不仅在关键时间节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日常生活也能接受和浸润在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氛围中。最后,要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有机融合。要统筹利用好线上线下多种平台和资源,因时因势、因人因地研发爱国主义特色网站和红色数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发挥系统优势,呈现轰动效应,夯实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二)促进载体创新,开拓丰富生动的网络爱国新形式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是承载爱国主义内容从而通达到教育对象的中介,对互联网的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着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当前活跃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一线的传播载体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还有“学习强国”等官方宣传教育平台,都在传播主流舆论、讲好中国故事、凝聚民众共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信息社会传播方式不断迭代升级,要求我们的爱国主义传播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当前来看,首先是把爱国主义主题融入贯穿媒体融合发展,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推出系列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以及融媒体产品,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生动讲好爱党爱国故事、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要积极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迎合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适应性,为民众创造出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要充分运用网络的交互性特征,把握重要节点,通过议题设置调动民众参政议政,表达爱国热情。如人民网、新华网等在每年全国“两会”时推出征集社情民意的互动栏目,运用互联网打通了民众和政府沟通的渠道,提升了民众对国家认同感、亲切感,提高了自身的主人翁意识。
(三)注重话语引领,集结正面积极的网络爱国舆论场话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更是其意义系统的构建者和创新者。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表达严谨严肃,大多以宏大性叙事、独白式宣传为主,旗帜鲜明、准确地表达主流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然而,当爱国主义教育从现实转向网络空间时,原有的话语表述则面临与受众的接受习惯相脱节的困境,由此导致了话语传播力弱、话语效果不佳甚至湮没在形形色色的信息流中。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不仅是教育者感情、知识、思想和素质的载体,而且是与教育过程的意义建构与实践运作紧密相连的。青年人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青年群体追求精神世界的世俗化,倾向通过感性、直观、有趣的话语表达思想观念。在网络话语权力场域里,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要建构一种平等、和谐、共生的话语权力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话语语境中,尊重个性、包容多样,贴合青年、切合网络,提高爱国话语表达力、转译力和传播力,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促成共识话语、传递共同价值、引领良好风气、塑造高尚品格。当然,创新网络爱国主义话语也要避免“泛娱乐化”倾向,要掌握好严肃与活泼、理性与感性、正统与风格之间的平衡。
(四)完善制度保障,构建行之有效的网络爱国新机制在网络舆论场中既有正能量、主旋律、理性爱国的言行,也充斥着虚无历史、抹黑英雄等负能量事件,特别是一些非理性的言行亟须运用法治方式治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首先,要健全与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规范,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通俗来说,就是要通过法律法规等方式,明确和规范什么行为是爱国的表现、什么行为是不爱国的表现,什么样的爱国言行是理性的、什么样的爱国言行是不理性的,廓清认知、弘扬正气,发挥法治的规范约束作用。其次,要精准执行法律法规,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价值在于落实。依法依规对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惩治,用法治方式处理网络上的非理性爱国言行问题,激浊扬清、抑恶扬善,使公众真正形成爱国主义的话语习惯和行为自律。总之,在网络空间,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还要以“法”导人、以“制”治人,发挥好道德内化与制度外化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