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地评线】秦平:守好城乡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2021-05-25 16:14:00
来源:群众新闻网
字号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5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乡各地,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14亿多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十四五”规划就明确提出:“要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要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在推进城乡建设中,必须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建立分类科学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城乡历史文化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情况尤为复杂。比如,历史文化名城就有历史古都型、传统风貌型、地域特色型等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也分传统生活类、商业类、混合类等类型。地域不同、城乡不同,这也已经决定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法不能完全相同。必须遵循分类科学原则,凝聚共识、精准施策,保护好城乡历史文化。

  建立保护有力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绝不能浮于形式,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比如,每个城市街头巷尾的遗迹、遗址都是城市文化的见证物和基因携带者,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从街区的格局、建筑风格、原生态保护、街名保护、本土树种群落保护等方面开展规划与保护。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守护好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也将更有底气。

  建立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若要持续向好,管理就该跟上步伐。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我们也应尽快制定相关规划管理特殊技术规定,为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标准支撑。要加强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和挖掘城乡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内容,纳入统一的文化管理体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守好城乡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守护好城乡历史文化,既是在呵护城市底蕴,也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必须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坚持系统完整保护,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更好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其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陈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