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九曲母亲河 流入新时代

2021-05-21 13:47: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记者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王胜昔 崔志坚 刘江伟 张帆

  在中原大地行走,看得最多的是黄河,感受最深的也是黄河。我们采访的第一站是河南省封丘县李庄镇,它位于黄河“几”字形最后一道大拐弯处。李庄镇境内的黄河大堤上,竖立着一座“铜瓦厢纪念碑”。160多年前,黄河从此处决口,夺济入海,这成为黄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

  李庄镇共辖22个行政村,人口4.6万,其中滩区村18个,人口4万余人。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限制,滩区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匮乏、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群众生活普遍困难。

  “我们以前的日子太苦了,从来没有住过新房,主要是担心黄河水一涨,房子垮塌了。”李庄镇的大多数百姓世代居住在黄沙漫天、水患不断的黄河滩区。

  2014年11月,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扶贫重大决策,李庄镇5个村成为第一批迁建试点,李庄新区开始启动建设。

  几年过去了,铜瓦厢纪念碑几公里外,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我们怀着好奇,走进曹文勤老人家,见到客厅里挂着一幅他自己手绘的百花迎春图,图两边写着“跟着党中央,一步进小康”。

  从堤内到堤外,相距不过6里地。但从当年“有女不嫁河滩小”的穷村破院,搬进如今水电气暖齐全并带电梯的住宅楼,在老曹看来,这种日子简直是“一步登天”,一朝圆了千百年来的小康梦。

  搬迁只是第一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终目的。为此,李庄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争取到千亿斤项目,对滩区6万多亩耕地进行配套提升,改善井、电、路等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特色农业提效转型。同时,规划了占地1500亩的李庄农民经济特色园区,目前可吸纳安置就业3000余人,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助力滩区群众脱贫致富。

  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伴水而生,黄河的故事精彩动人。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开封形成了“城摞城”的世界奇观。和其他古城相比,开封的地下遗存是最多最完整的,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开封全长100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上,林公堤、镇河铁犀等10多处景观,无不彰显着开封的黄河故事,可谓是黄河之缘最深厚、黄河之殇最惨烈、黄河之治最动人、黄河之兴最出彩、黄河之迹最丰厚、黄河之魂最鲜明。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开封人民不仅创造了大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总量上看,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底蕴深厚。2009年,开封市通过普查,共得到“非遗”资源线索131826条,确立县级项目8590个、市级项目3218个。

  历经千年梦华,伴着斗转星移,开封跌宕的历史,与她的文化、她的风骨、她的骄傲、她的兴衰一道,留下了无尽的故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黄河文化是具有感召力、凝聚力的精神纽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更为“老家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相信,新时代河南必将在黄河的浩浩汤汤中,书写更多动人故事和美丽篇章。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1日 07版)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