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螺蛳粉“爆红”背后

2021-04-27 13:53: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螺蛳粉“爆红”背后

  

  26日下午,正在广西柳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了解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行走在柳州街头,螺蛳粉店随处可见。不论早晚,吃一碗螺蛳粉是当地人的日常习惯。这碗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夜市的地方小吃,如今是柳州最亮眼的新名片之一。有关螺蛳粉的话题,时常登上网络热搜。

  柳州,西南工业重镇,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四分之一,是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每卖出10辆车就有1辆是柳州生产。在这样的工业重镇,一碗小小的螺蛳粉为何会受到民众热烈追捧?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螺蛳粉“爆红”背后

  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包装螺蛳粉(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走红”源于改变。从2014年底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到2020年产值超百亿元,仅仅用了6年时间。袋装螺蛳粉如今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万个就业岗位遍布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袋装螺蛳粉的崛起,是中国经济韧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注脚。

  事实上,螺蛳粉“走出去”的愿望和脚步一直没有停止。早在2010年,柳州市就鼓励商家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店,但许多食材只能空运,大大增加了粉店的经营成本,现煮堂食的模式也难以满足更多食客对正宗柳州螺蛳粉的需求。

  作为一座长期以汽车、钢铁、机械制造为优势产业的城市,“工业思维”根植于柳州的基因与血脉中。面对新形势,柳州人开始思考:是否能够把螺蛳粉做成袋装速食,既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又能原汁原味地把螺蛳粉快递给食客?

  这个课题首先被几个小作坊于2014年突破——袋装螺蛳粉诞生。

  当时的袋装螺蛳粉几乎全是小作坊生产:租下一个房子,关起门,就在里面炒料,有的包装用的就是塑料袋和瓶子,保质期最长不超过10天,还有的因为卫生问题,被执法部门查封。

  当地党委、政府敏锐地察觉到,袋装螺蛳粉,很可能将引发一场关于“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螺蛳粉“爆红”背后

  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包装螺蛳粉(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2015年初,柳州市提出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理念,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做袋装走机械化生产的道路。此后,柳州陆续出台一系列螺蛳粉生产标准和发展规划。

  从制定袋装螺蛳粉标准、申请“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螺蛳粉原材料基地,高速增长的销售数据背后,离不开当地对这一地方小吃的精心呵护与培育。

  经过不断地技术革新,一些企业研发出既还原美味,又可以长期保存、方便携带的袋装速食螺蛳粉,袋装螺蛳粉的保质期从起初的30天提高到60天、180天。这为螺蛳粉风靡网络打下了基础。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螺蛳粉“爆红”背后

  游客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参观(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柳州还专门开辟螺蛳粉产业园,聚焦集约发展,推动“小作坊”走进“工业园”,为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创造便利条件,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为螺蛳粉产业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一些生产企业90%的工序实现自动化。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螺蛳粉“爆红”背后

  在柳州市一家螺蛳粉店,工人在展示新上市的红高粱螺蛳粉(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一个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元的产业新业态正在柳州加速形成:带动包括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在内的50万亩原材料基地建设,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发展工业旅游、开发文创产品等,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些不仅进一步增强了螺蛳粉的“吸粉”能力,更为当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责任编辑:张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