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求是网评论员: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021-04-21 11:42:00
来源:求是网
字号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必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部分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应当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应当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当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当代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广大青年要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