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出身”抓创新求突破
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考察调研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现在就看谁能抢抓机遇,谁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感,谁有这样的能力做好。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
能者居其位尽其才,方能释放创新潜能,充盈发展命脉。从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到抓创新不问“出身”,在人才机制体制方面的不断改革探索,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过程中始终遵循“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也为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抓创新不问“出身”传递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谁能培育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快递小哥获评职称”、“95后发型师被认证高层次人才”、“带货一哥”李佳琦以特殊人才落户上海……打破“四唯”限制,克服条条框框约束,以“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鲜明导向,创新人才评价使用,促进各领域各战线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英雄不问出处,谁能创新谁就是赢家,既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是对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的精准把握,只有抓住人才资源,才能稳住创新的根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广阔胸怀拥抱勇于开顶风船、敢于攻坚克难、善于化危为机的人才,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
抓创新不问“出身”是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有力之举。核心技术越过硬越有底气,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需要把“关键核心技术”这个重要引擎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高铁、北斗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看到科技创新迎来高光时刻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受制于人的短板迫在眉睫,成为制约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掣肘,需要持续创新攻克。卡脖子、牵鼻子工程表现在原创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需要“对症下药”,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精准攻关,在科技创新攻坚战中实行“抓创新不问‘出身’”制度,有利于各个创新主体发挥自身特长及优势,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勇攀科技高峰,各居其所、各展所能,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不断破局突围走出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抓创新不问“出身”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保驾护航。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制度环境,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因子”,只有让有才者有位、有位者有得,才能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聚焦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创新型人才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无后顾之忧地放手去干。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选人用人模式,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增强人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意识,持续释放创新创造能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者:刘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