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为开启新征程凝心聚力

2021-03-27 11:19:0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字号

  作者:易刚(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生动阐释了脱贫攻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高度凝练了脱贫攻坚战中展现出的崇高精神风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新的征程,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这就需要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从而为新征程凝心聚力。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上下同心”的重要性得到了彰显。正是坚持社会动员,上下同心,才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等向贫困地区流动,定点扶贫有序开展;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等;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中国逐渐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逐渐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体系。开启新征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需要我们上下同心、齐心协力,才能汇聚起开拓奋进的磅礴力量。

  尽锐出战,统筹推进。我们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党中央一级负责制定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政策举措,指导各地科学制定脱贫规划计划;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市县级党委和政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保持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同时,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领导责任体制,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向贫困开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开启新的征程,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需要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才能战胜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

  精准务实,真抓实干。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精准务实”首先要讲求“精准”。“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为此,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需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需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其次,要务求“实效”,即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我们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教育扶贫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然会遭遇急流险滩、惊涛骇浪,唯有继续保持“精准务实”的态度,才能力克各种艰难险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胆识;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也是彻底摆脱贫困的内在要求。开拓创新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思想方法和作风是对立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用发展的理论来回答时代和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这些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了传统扶贫开发思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难发现,“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政策体系设计方面的重要呈现。“扶贫对象精准”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因村派人精准”解决“谁来扶”的问题;“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解决“如何扶”的问题;“脱贫精准”解决“如何退”的问题。此外,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实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脱贫举措,这些新理念、新举措,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保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才能不断书写新的辉煌历史,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勇于攻坚克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对此,我们敢于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攻坚克难,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广大扶贫干部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契而不舍的努力,坚持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打,一个堡垒接一个堡垒攻克,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面对新的征程,依然有不少坎坷,踏平坎坷成大道,我们要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不负人民,一切为民。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冲得上,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从雪域高原到戈壁沙漠,从悬崖绝壁到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1800多名同志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彰显了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有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有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有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新征程上,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这是党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生命所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民族只有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新奋进征程,需要我们团结一心、再接再厉、接续奋斗;需要我们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而为昂首新征程凝心聚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活动立项“基于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STA005)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