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从脱贫走向振兴” 中国日报社“新时代大讲堂”讲述中国减贫故事

2021-03-22 14:37:00
来源:中国日报网
字号

  为深入阐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意义,3月18日晚,中国日报社举办了主题为“从脱贫走向振兴:中国经验 世界共享”的线上“新时代大讲堂”,中外人士发表演讲,总结中国扶贫经验,讲述中国和世界减贫故事,为促进世界减贫与和平发展建言献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发表致辞。库恩基金会主席、创始人、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罗伯特 劳伦斯 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孟大为(David Monyae),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社资深外籍记者聂子瑞(Erik Nilsson)从自身参与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经历出发,介绍举措,总结成果,并讲述了中国积极贡献国际减贫事业的生动故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

  白雅婷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中国消除农村地区极端贫困表示祝贺。她认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超过7.5亿的中国人成功摆脱贫困,约占全球脱贫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三,这是全球减贫事业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取得这一成就,得益于其精准扶贫、上下联动等方针政策。中国的减贫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范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在与中国政府积极协作,面向各国推广中国减贫经验。她相信,中国如果继续保持消除绝对贫困的决心和毅力,不仅能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还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

  周树春在致辞中说,减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经验有助于为世界建立新的减贫范式贡献智慧、知识和方案。“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库恩结合自身30多年来对中国的研究和在中国贫困地区的实地考察,分享了他对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深入理解。他认为,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取得成功,是促使世界消除对中国的偏见、打破刻板印象的最好故事。中国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和组织动员,是习近平主席的庄严承诺和强大领导力,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帮助人民脱贫,展示了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如何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都可以从中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未来的历史学家可能会将中国的脱贫实践和成就作为世界消除极端贫困事业的里程碑。

  王行最介绍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围绕实现“消除贫困、零饥饿、健康福祉、优质教育、清洁饮水和体面工作”等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亚洲和非洲开展系列项目的情况,讲述了微笑儿童、爱心包裹、青年职业培训等项目受益者的故事,表示中国在消除国内贫困的同时,也积极承担了国际责任。上述项目共惠及24个国家的130多万人,深化了民心相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中国扶贫基金会将继续巩固成果,努力推广并拓展现有项目,并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启动新项目,以更好应对全球贫困治理新挑战,致力于建设没有贫困的世界。

  孟大为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发展成就,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舞台上最关键的角色之一。在习近平主席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中非关系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在非洲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名列前茅。为更好地推动大多数非洲人摆脱贫困,非洲有很多东西要向中国学习。他认为,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又走了一次长征,这是走向繁荣和享誉全球的长征。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和目前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辉煌成就值得尊敬;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希望。

  聂子瑞一直致力于研究“战胜贫困后的前进之路”这个重要议题。作为中国日报外籍记者,他走遍了中国所有省区市,不久前出版了新书《太阳升起——“美国小哥”见证中国扶贫奇迹》。他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在青海玉树、四川汶川等贫困地区采访报道和组织开展教育扶贫项目的经历,展示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中小学教学条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认为,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近年已帮助160多个国家开展扶贫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进步,也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大讲堂”由中国日报社于2018年初创办,充分利用自身国际化、全媒体、多语种、多平台的优势,通过创新叙事方式,打造新时代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新平台,此前已在北京、天津、杭州、澳门、兰州等城市以及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南非约翰内斯堡等地成功举办17期。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