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

2021-03-21 09:30:00
来源:求是网
字号

  黎平会议确定新的战略方针后,中央红军挥戈西进,连克数城,直抵乌江南岸。

  1934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纵队到达猴场,准备抢渡乌江,实现挺进黔北的战略方针。然而,此时的“左”倾领导人依然固执己见,对黎平会议正式确定的这一战略方针持不同意见,坚持回兵东进与红二、六军团在湘西会合,并散布“到了乌江南岸,红军就该拐弯了”之类的错误言论。

  在军情紧急的情势下,为进一步消除分歧、统一思想,明确红军的战略方向和行动方针,在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要求下,31日当天下午,就在猴场宋家湾一名商人宋泽生的宅子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

  这次会议从当天下午一直开到次日凌晨,成为党史上唯一一次“跨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博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张闻天、陈云,候补委员有刘少奇、王稼祥、邓发;李德等列席了会议。

  猴场会议纪念馆内陈设

  经过激烈争论,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黎平会议决议,再次肯定毛泽东同志渡江北上的正确主张,否定“左”倾领导人提出的“在乌江南岸建立一个临时根据地,再徐图进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言论,决定立刻抢渡乌江,占领遵义。

  猴场会议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

  会议指出:主力红军渡过乌江后,“主要的是和蒋介石主力部队(如薛岳的第二兵团或其他部队)作战,首先消灭他的一部,来彻底粉碎五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

  会议特别强调了军事指挥权问题,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明确了军事决策必须置于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之下,这就从实际上剥夺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使党对军队的指挥正常化。

  猴场会议纪念馆内陈设

  会议还指出要“特别加强在连队中的政治工作”,要求在全体红色指战员中间进行广大的深入的宣传鼓动,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战斗情绪,坚强他们作战的意志与胜利的信心,反对一切逃跑的倾向与偷安休息的情绪。

  会议同时强调要“有计划的与有步骤的来开始我们的赤化工作” ,争取广大群众到苏维埃的旗帜之下。根据这一精神,总政治部于1月1日当天就起草并发出《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从此,红军对贵州白军开始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政治攻势。

  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

  为了庆祝新年,也为了鼓舞士气,1934年12月31日22时,朱德总司令命令:全军每人发元旦菜钱两角,以资慰劳。

  从通道转兵,到黎平会议,再到“跨年”的猴场会议,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日益得到中央大部分领导人的支持。这一系列会议,为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组织基础。

  周恩来同志后来曾回忆说:“经过不断斗争,在遵义会议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这样就开好了遵义会议。”

  猴场会议结束当天,极富传奇色彩的强渡乌江战斗就打响了。

  乌江,素以水深、流急、岸陡著称。负责乌江防线的侯之担严密布守,妄图阻止红军过江。他甚至夸口说,红军远征,长途跋涉,疲惫之师必难飞渡。

  1935年1月1日,中央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准备强渡乌江。

  2日上午,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突破乌江天险的战斗开始,由第三连连长毛振华率7名水性好的战士泅渡。晚上部队又组织18名勇士乘竹筏在江界河新渡口偷渡。

  3日9时,强渡重新开始,红军战士在密集火力掩护下乘竹筏从新渡口冲向对岸。头天晚上偷渡成功的毛振华等人突然在岸上发起攻击,敌军顿时乱成一团。接着,后面的竹筏陆续跟了过去。

  强渡成功之后,架桥成为当务之急。怎么办?

  对此,耿飙同志后来是这样回忆的:

  水流湍急的乌江上能不能架桥?老百姓说,不能,要能架桥不早架了。工兵专家说,按照国内外的资料,在流速超过每秒两米的河面上,不能架桥。再说这里也没有能够用来架桥的材料。

  我那时二十五六岁,脾气也大,就说,现在不是能不能架,而是必须架的问题,你们在会昌、罗坊、兴国、瑞金、于都,不是架了不少桥吗?难道在乌江这里就没有办法了?你们说没有架桥的材料,这竹子不就是材料吗?

  我把团里那些以前当过木匠、篾匠、铁匠的战士挑选出来,和工兵专家、当地群众召集在一起,共同召开诸葛亮会,研究出一种“竹排浮桥”的方案。搭建浮桥要把握三个要点,重物压载防漂移,主缆校正辅助作业,竹排联结防断线。

  但是水流太急了,就固定不了搭过去的浮桥。后来他们就用了一个办法,用一些竹筐,把这些沉重的东西放在竹筐里面,然后用竹子把它穿成有一点狼牙棍的形式,放下去以后,江底的石头把这个东西就卡住了,就把它固定下来。就搭了200米的浮桥。

  最后几节竹排撑进轴线,一座浮桥,出现在狂涛骇浪的乌江上。

  太阳快落山了,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首长来到桥边。毛泽东一边听刘伯承同志介绍架桥的经过,一边点头称赞。他们走上浮桥,用脚跺了几下,连声说:“这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呀!”

  在乌江天险面前,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四团仅用3天时间就创造性地编扎竹筏架设起一座“飞架南北”的浮桥,中央红军由此开始陆续渡江,向遵义挺进,这才有了后来的遵义会议。

  耿飚题词:“天险飞渡,震古烁今”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在乌江上游乌蒙山深处,总书记陷入沉思:“从这里的悬崖峭壁,就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有多难!”

  当时伴随红军长征的《红星报》,刊登了一篇通讯《伟大的开始——一九三五年的第一个战斗》,对红军强渡乌江天险的战斗作了详细的记载。

  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月6日,待红军到达遵义有了休整时间后正式刊发,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此时的《红星报》主编,正是邓小平同志。

  正是在1月6日这一天,中央红军分三路全部渡过了乌江天险,将国民党几十万追兵阻隔在乌江南岸。

  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党和红军即将在这里迎来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革命的新篇章由此开启。

   (采写:周昭成 刘名美)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