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思力网评: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

2021-03-20 10:30:00
来源:求是网
字号

  2021年2月2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总书记深情寄语航天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突出彰显了中国自主创新实力,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

  2021年2月22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这是习近平等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兴盛、民族自强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意义,深切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我们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发展阶段,对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能抱任何幻想;如果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强国建设就会成为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半点风浪。特别是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情势下,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定受制于人,被卡脖子、牵鼻子。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总书记语重心长嘱咐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取得一批标志性科技成就。取得一批标志性科技成就对建设科技强国具有根本性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发力方向:一是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二是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和总开关。基础研究薄弱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短板,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就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加强基础研究首要的是找准方向和目标,持续不断坚持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基础研究的两大着力方向:一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二是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加大力度,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6%,“从0到1”的突破越来越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对基础研究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力争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加快推进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当今世界,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工程科技突破,都可能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这一切,对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