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西藏脱贫攻坚和文化保护”云上边会举行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张舵 周晓航)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西藏脱贫攻坚和文化保护”云上边会3月9日举行。来自境内外有关减贫和文化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云端,研讨西藏的脱贫攻坚及文化保护工作。
与会专家指出,西藏是中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全区74个县的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取得历史性成就,极大保障了各族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特别是在精准脱贫中注重保护生态、发展文化,走出了符合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扎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格桑卓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等学者分别论述了“合作社发展”“教育事业及促进就业”“生态扶贫”对西藏脱贫发挥的作用。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肖杰指出,包括西藏在内的整个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仅关乎减贫事业,更向世人表明,尊重本国实际、以人民为中心、各地区各民族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繁荣的可行之路。
他说,部分西方学者有关西藏的扶贫开发存在“强迫劳动”、西藏脱贫过程中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强制性”培训、西藏的现代化发展等同于“传统文化泯灭”的说法,完全违背事实、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在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方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晓纯分享了“西藏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的研究成果。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英国藏学学者罗布森分别从自身接触西藏文化的经历谈论了中国对于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表示,中国政府致力于保护西藏传统文化,尊重西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格萨尔王传》《甘珠尔》及《丹珠尔》等藏族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即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常年致力于使用藏语文进行文学翻译创作的罗布森说,自己用藏文翻译出版了多本文学作品,受到藏文读者欢迎。自己的创作经历,得益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命力依然活跃的生动实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专家张云、王维强、冯智和罗布扎西、拉先加对与会专家的发言进行了评议。他们认为,中外学者的发言以自身的调查研究为切入点,充分展示了西藏在减贫脱贫、弘扬文化、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有助于世界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立体地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西藏。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研究员郑堆主持会议并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与会专家展示和交流的研究成果,总结和分享了西藏脱贫攻坚和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和生动案例,有利于深化国际藏学界有关研究共识,有助于澄清事实、让国际学界更好认清一些人攻击污蔑西藏存在所谓“强迫劳动”“强制培训”“传统文化泯灭”的谎言,更好展现西藏各族群众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持下,摆脱贫困生活、共创美好家园的真实情景。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