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破”与“立”
【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委员:
更加注重教师对教育教学贡献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如何评价教育水平、应用评价结果,对办好教育至关重要。随着时代变迁,教育评价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但教育评价的根本规律不会改变。对于有优秀办学传统的老学校,口碑是最好的评价,是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其办学实力、教育水平的最综合、实在的评价。这是最有温度的一种评价,评价结果的应用也是最具社会性的。对于相对年轻的学校,一些必要的数据和办学过程,则是反映其办学实力和教育水平的基本指标,是赢得社会声誉的重要凭据。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影响办学质量。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形成性评价,如资历、经历、成果等。二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贡献度,如教学意识、参与度等。目前,我们应扭转重教师自身成长、轻教师对教育教学贡献的评价现状,要更加注重两者之间的平衡。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内容
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委员:
博士论文同行盲审制度值得借鉴
对于地方医学院校而言,破除“五唯”顽疾,就要有所“惟”有所不“唯”。具体而言,就是要惟德,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师者守师德、医者守医德、学者守科学道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育人的根本标准。要惟学,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教师要回归学术,引导学生专心求学。要惟能,破除学历至上的用人观,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观,重点考察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要惟质,破除唯论文倾向,树立质量和贡献导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论文同行盲审制度,取得的反响很好,在职称评价上可借鉴推广。要惟绩,教师要树立正确业绩观,突出教学和科研实绩,把医学研究做在“病房床头”;学生要树立正确成绩观,不唯分数,更加注重个人未来成长。
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委员:
突出师德为先 推进分类评价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须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我们在改革中面临一些难题,如跨学科协作成果评价等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良好解决。
天津大学近年来不断探索教师评价的解决方案。在评价中,我们突出师德为先,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聘的首要内容,并强调教学的重要地位,将教学质量评价成绩纳入教师晋升条件,引导学院逐步加大教学业绩比重,鼓励教师潜心教学。同时,推进分类评价,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差别化评价。
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必然能激发师生干事创业热情,也能适应当前人才评价新形势和新要求。接下来,我们还应突出标志性成果评价,让教师的业绩观测点更多维、更丰富,也更加注重育人成效,引导教师回归本职工作。不把论文、专利等作为应用型人才评价的限制性条件。同时,对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也要实行个性化评价,试行岗位动态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来斌委员:
评价指标设计应考虑学科等个性化要求
能否对教师进行合理定位和评估,关系到高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教师个人价值实现以及高校可持续发展。当前,高校教师还存在岗位定位与学校定位、学科发展、专业发展不匹配,考核指标不系统,评价标准较单一,科研成果主导地位过于强化等问题。因此,对高校教师的定位与评估工作,应以高等教育改革要求为导向,更加强调教书育人成效以及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在评价考核方面,要从评价内容和指标结构设计上优化评价体系。如“破五唯”不是把学历、论文、“帽子”等评价指标扔掉,而是不能把这些作为唯一标准,可通过增加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综合衡量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际成效。在评价指标结构设计上,除了通用指标外,还需要考虑学校、学科、专业等个性化要求,以及教师的创新性、独特性等,以不断更新完善综合评价标准和方法。
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善竑代表:
发挥教育督导在评价改革中的催生作用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历史性难题,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科学施策及重点突破。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如破除唯分数,就要坚持把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的成效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的根本标准;破除唯论文,就要坚持把师德师风、真才实学作为评价高校教师的主要标准。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研制科学的评价工具,加快培育专业的评价监测机构。同时,建议加强教育督导工作,通过开展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等,督促各地进一步更新教育评价理念,克服短视行为和功利倾向。加大问责力度,引导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发挥教育督导在评价改革中的催生作用,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招生考试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尤立增代表:
要由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只有用好这个指挥棒,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是“破五唯”,在基础教育阶段,单纯用考试升学成绩来评价、考核学校教育,已严重违背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破解“唯分数、唯升学”问题,要立足“人”的发展,改革现行评价方式。要由对考试分数的单一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要开全课程,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纳入考试范围,评价内容既包括学业水平,还要涵盖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要由只看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转向重视过程性评价,建设对学生成长进行全面记录的平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品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内容。要由学校平面性评价转向多方参与的立体评价,构建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机制,特别是引入家长评价,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成才观,协助学校做好减负工作,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