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走过千山万水,从没有忘却来时的路”

2021-03-06 10:46: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代表通道】

  “走过千山万水,从没有忘却来时的路”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侧记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闫汇芳

  3月5日,北京梅地亚中心,三块大屏静静矗立。全国人大代表和记者透过屏幕,互动交谈。

  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七位代表走上通道,畅谈一年来的履职体会。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好花正红。”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查艳代表道出了代表们共同的心声。

  从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

  一艘红船,连着党的历史,也承载着民族的未来。

  袁晶代表是浙江省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每天见证着南湖旁党的奋斗足迹。这次她带来了一位老人的故事。2019年9月,在红船旁,一位老人久久伫立。老人告诉袁晶代表,他参加过解放战争,是一名老党员。这几年,他一直想来南湖看看党的起点,看看红船,再接受一次党的教育,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当天老人执意离开轮椅,拄着拐杖走。他说,那时候入党,抛头颅洒热血,是为新中国而奋斗,现在的党员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位老共产党员走过了千山万水,却从来没有忘却来时的路,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赤子之心。”袁晶代表深受感动。

  近5年来共有892万人次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他们从党史中重温永不忘却的初心,感悟历久弥新的精神。

  敦煌文化是世界艺术宝库。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并就如何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来自敦煌研究院的苏伯民代表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提问时回答,我们牢记嘱托,更加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敦煌文物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中。

  “我们聚焦土遗址、古代壁画和文物数字化等方面的技术瓶颈,积极申报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多家机构展开联合攻关。正在筹备启动敦煌文化价值体系及敦煌与丝绸之路系列研究课题,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丝绸之路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苏伯民代表说,“我们运用AR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莫高窟遗址区智能导览和‘窟内文物窟外看’,并通过云展览、融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

  “始终脚踩泥土,继续奋战乡村振兴”

  郭艳玲代表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草原站的一名农业技术人员。“过去马铃薯种子论斤卖,一亩地收入几百元。现在我们通过芽苗组培,生产出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论粒卖,一亩地收入两万多元。”郭艳玲代表初步统计,全市一年可以生产原原种5亿多粒,年收入可达到1.5亿元。小土豆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我将和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一道,始终脚踩泥土,继续奋战乡村振兴,力争让农牧民用更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郭艳玲代表许诺。

  孔庆菊代表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这里环境优美,但生活相对贫困。孔庆菊代表是门源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多年前,她班上的一位学生,本来积极上进,突然间成绩下滑,上课心不在焉,下课独自发呆。孔庆菊代表就找他谈心,可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抹眼泪。后来,他说不想上学了。

  孔庆菊代表马上到他家了解情况。原来,孩子的父亲病逝,欠了外债,母亲又没有工作,还要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实在撑不下去了。在孔庆菊代表的呼吁下,兄妹三人在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公益组织资助,终于把这个孩子留在了学校。

  2018年以来,门源县已劝返失辍学学生125名,落实一系列扶贫政策,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青海构建了15年教育资助体系,各项扶贫政策落实落地,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

  “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孔庆菊代表说。

  贵州有句俗语,地无三尺平。面对莽莽大山,怎样为百姓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这是查艳代表一直思考的问题。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节节胜利,贵州率先建立了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紧急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紧急救援保障。

  去年夏天,有位驻地专家被毒蛇咬伤,突发急性肝肾功能损伤和溶血。查艳代表团队立即启用救援直升机,迅速到达基地,一边在飞机上对专家进行救治,一边以最快速度到达三甲综合医院。通过多学科治疗,专家很快痊愈。重返工作岗位时,他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与死神的较量也有‘FAST’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无论是刚才提到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还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都为打好抗疫、战贫两场战役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广大群众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踏实的获得感。”查艳代表说。

  让英雄的精神激荡起奋进的力量

  饮水思源,英雄的精神如细水一样流淌。

  余海龙代表是空降兵某营政治教导员,他所在的部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在祖国危难的时刻,他们从未缺席。

  “我现在还清晰记得,去年在抗洪现场,一名战士向卫生员要了好几支藿香正气水,卫生员问他为什么一下子要这么多?他回答,天气太热,怕扛不住,多喝几瓶就能多坚持一会儿。”说到这里,余海龙代表加重了语气,“这名战士才18岁,已经懂得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如今,已走过70年的空降兵,正以加速跑、正青春的面貌在新时代冲锋,传承黄继光精神,加快换羽腾飞的实战转型,战斗力水平持续提升。

  “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提升打赢能力,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余海龙代表的话铿锵有力。

  英雄的身影无处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党支部书记木沙江·努尔墩代表身边就曾有一位——拉齐尼·巴依卡。拉齐尼是一位护边员,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为救一个孩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今年1月4日,在新疆喀什大学,木沙江代表和拉齐尼路过校园人工湖时遇到孩子落水。救人时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不慎掉入湖中,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用尽全力,艰难地把孩子托上头顶,一直喊:“快救孩子!”当拉齐尼遗体被找到时,他依然保持托举孩子的姿势。

  “全国两会开幕了,但拉齐尼再也不能来了。”此时此刻,木沙江代表特别想对拉齐尼说,“好兄弟,你没有实现的愿望,我们一定帮你完成。我们相信,帕米尔雄鹰永远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