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北腿 各有所长
毛同辉
近期,随着各地陆续公布2020年经济成绩单,中国经济发展的“南北差距”问题再度受到关注。引发这一话题的,是在目前已公布的2020年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城市中,南方城市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其实,“南北差距”并非一个新话题,近几年一逢诸如地区经济年报公布等时间节点就会有所升温。有人甚至忧心忡忡称之为“北方失守”“中国迎来大南方时代”“南方经济全面碾压北方”等。
但是笔者认为,受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影响,南北地区经济在发展中存在产业结构、比较优势等差异,如果仅从GDP角度就过度夸大南北差距,盲目鼓吹“北方失守”“南方经济全面碾压北方”之类论调,失之于片面了。
单纯从各地的GDP数据来看,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以南方地区占绝大多数,北方地区在全国经济大盘子中的占比相对较低。但是,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我们不能再单纯以GDP论英雄。“英雄”之盛名,应更多体现在发展的质量上、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上、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上、百姓对民生福祉的获得感上、发展对生态与安全的统筹兼顾上,等等。诸多评价指标中,GDP只是“之一”,不是“唯一”。我们不否认南北差异,但更要以新发展理念的眼光来审视这种差异,看到南北地区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
新发展理念的要义之一就是协调发展,但是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不是同速化发展、同质化发展,而是各个地方着眼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功能分工,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各显峥嵘。同时,彼此间各自“大门常打开”,既有经验的互鉴互学,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合作,也有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循环畅通、产业的转移承接。
从东南沿海率先发展到西部大开发,从振兴东北到中部崛起,从长江经济带到粤港澳大湾区,从长三角一体化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十三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和整体体系不断完善,整个经济版图中,东西南北中,各个板块以高质量发展主题为统领,各展其长,百舸争流,才有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才有了我们“乱云飞渡”中的从容和定力。
正如“南拳”“北腿”各有秘笈,“少林”“武当”各擅胜场,南北地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是中国经济活力之源、致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