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致敬就地过年的公心善意

2021-02-01 13:5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一个外国留学生聊到当下中国的春运和就地过年倡议,曾感慨说,中国老百姓太善良、太了不起了,政府一倡议,大家立刻响应,不含糊、无条件地支持战“疫”,过年团聚如此重要的传统习俗都可以调整,怎不让人敬佩?留学生的这句话让我想起另一句在去年战“疫”期间流行的名言,也是外国人的评价: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最勇敢的人,无数普通的响应者,保护与响应的互相支撑、互相成就,也许就是中国能在战“疫”等一系列挑战中赢得尊重的制度和文化密码吧。

  身边多数人都已经选择就地过年,尤其是年轻人,有的经过挣扎,有的说服了家乡的老人,有的感慨这是个体验异乡年味的机会,有的发誓等疫情好转后好好回家陪老人。张文宏医生近来的一段话,触动了很多就地过年人的心弦,他说:“对于就地过年的同志,我表示非常敬佩。没有谁认为这些做法是理所当然的,可以看作是为中国人民所作的一次贡献和慈善”。这些贴心的话很快刷遍全网,对看到这段话的人来说,是遗憾后的治愈、释怀、放下,也是一种被理解带来的共鸣,人同此心,原来“想回家过年”很正常,原来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贡献。

  就地过年,这是种可敬的公心善意。从民众私心来说,谁不想跨越千山万水归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且不说团聚是中国人浸入血液的文化信仰,更是不可替代的情感需要。哪怕冒点风险,也想呼应家的召唤。但多数人还是选择就地过年,为自己为家人的健康,更为响应战“疫”大局。这就是中国人,一方面是家的团圆召唤,一方面是国的战“疫”倡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地过年于是成为一种国家倡导、国民自觉下的公共选择,家国血浓于水。

  向这份公心善意致敬!应该呵护这份全民心意,不辜负大家的付出。我们看到,最近很多城市都在出台各种措施,以岗留人,以情留人,充分体现了上上下下在就地过年上的互动。就地过年不仅是一种倡议,更是一种公共服务,对城市和乡村都是考验:城市能不能考虑到就地过年的种种难处,前瞻性地做好服务,让异乡人没有后顾之忧和孤独感;对乡村也是一种考验,留守老人、没有盼到亲人归乡的人,能不能过一个不寂寞无遗憾的春节。致敬这份公心善意的最好方式,就是用热心、爱心、同理心急百姓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这份公共付出受到善待。

  尤其要向年轻人致敬!响应就地过年,全民参与,年轻人是主力之一。许多年轻人在异乡打拼,他们在这时往往是返乡主力。他们在观念上更能接受就地过年,也更能影响身边人,是他们的选择和支持让就地过年成为潮流。

  不仅是行动上支持就地过年,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撑起就地过年公共服务的主力。就地过年不只是简单倡议,这需要城市公共服务的支撑,城乡居民过年是一个庞大的生活系统工程,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数家庭留下来,涉及无数琐碎的服务工作,这意味着很多人的春节要“泡汤”了,特别是社区干部、志愿者、医护人员。以往他们的战场是在春运路上,就地过年的情境下转到了城市中,诸多过年事务,都与他们密切相关,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承诺,都会落到他们的具体工作上。即使就地过年会留下一些遗憾,但起码可以过年,而现在很多人要用服务定义自己的春节,向他们致敬!

  继“新春走基层”之后,本报推出“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专栏,记录就地过年,身边那些温暖的故事、那些可敬的服务人员。我们有版面有频道,期待你的故事你的声音。让这个新春那些脚下有泥、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青春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