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薛鹏报道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10月30日,中共中央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在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意义时,发言人这样指出。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在新发展阶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部署。
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上的重要意义,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分两步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认知前提和实践依据。
新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大跨越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明确提出了九方面的远景目标。一幅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内,着眼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图景,全方位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和具体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党建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田坤说。
回望已经实施了的十三个“五年规(计)划”,正是随着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党和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在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启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主导并决定着“现代化”,“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了以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此后,“四个现代化”被提出,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改革开放后,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后来又发展成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社会;经过“六五”到“十五”计划,我国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基本小康,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2006年开启的“十一五”规划开始,“五年计划”正式更名为“五年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进入新的更高层次。从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总体部署,再到十九大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图清晰明确。
当前,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新发展阶段的提出,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了“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将正式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进一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时期。”在武汉大学教授虞崇胜看来,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方位和新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发展、建设更加美好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同时也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这也为观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认为即将结束的“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曹立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为国家现代化发展、高速经济增长、缓解经济危机等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使得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短板效应”“木桶效应”逐渐显现。
资料显示,2012年底,我国还有近1亿贫困人口、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有西藏、甘肃、贵州、新疆、云南和青海等6个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省区。贫困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0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还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脱贫攻坚战由此打响。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成果显著。从脱贫人口上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从扶贫开发上看,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从基础设施上看,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
“没有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曹立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不仅如此,脱贫攻坚实践和贫困治理进程中形成的相应制度安排、实践策略和有效经验,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创新案例和经验示范。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向前进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介绍《建议》的起草情况时,提到了规划《建议》起草的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以“十四五”规划为起点的新发展阶段,这一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它与世界上其它类型的现代化道路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因而需要更加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回望党团结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不可能复制任何已有的现代化模式,而是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为此,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接力奋斗,探索出这条即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
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国是经济后发展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大大缩短了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短板和缺陷,特别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内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从世界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既符合各地实际又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促进发展质量实现历史性跃升。同时,又要脚踏实地,时刻不要忘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对发展目标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