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特稿:习近平指挥中国战贫

2020-10-17 12:17: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题: 习近平指挥中国战贫

  新华社记者孟娜 许林贵 张博文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中国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下正进行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

  2020年非同寻常,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还在疫情严重的3月初,习近平就主持召开中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最大规模的会议。会上,习近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

  这意味着,中国剩下的最后500多万贫困人口要在今年全部脱贫。最后52个“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贫困县今年要全部摘帽。

  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说:“今年以来,14亿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上下同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们有信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精准扶贫的总指挥

  贫困这一难题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之战不断推进,让7亿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

  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习近平手中。这时,中国还有9899万贫困人口。

  中国反贫困斗争进入新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

  中共承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年要脱贫约1000万人,每月脱贫要达到近100万人,每分钟脱贫约20人。这是一场进入读秒阶段的决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当选总书记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他走进困难群众家看望,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

  时过一年,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湖南西部贫困的十八洞村。不识字也不了解外界的苗族大妈石爬专把习近平迎入家中,客气地问习近平:“怎么称呼您?”习近平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那一次,他和乡亲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要建档立卡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习近平解释,“精准扶贫”就是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方略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学校,方方面面行动起来。从“借鸡生蛋”到“小额信贷”,从“要想富先修路”到“扶贫先扶志”,从“易地搬迁”到“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许多独特的方式方法不断发挥效能。

  习近平把脱贫置于中共中央的集中领导之下。他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上的各层“链条”全面转动。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

  习近平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包括2015年在延安召开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2016年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2017年在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2018年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2019年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

  每次会议聚焦一个主题。每次会前,习近平都先到贫困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召集相关省份负责同志进行工作部署。

  在今年3月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有省区市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中西部22个向中央签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的省份一直开到县级。

  习近平这样解释对这个罕见动作的考虑:“今年年初,我就考虑结合到外地考察,把有关地方特别是还没有摘帽的贫困县所有负责同志都请到一起开个会,研究决战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也考虑过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到地方去开,但又觉得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

  习近平对脱贫攻坚有一整套谋划和部署。他要求,确保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他提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他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结合起来。

  习近平多次说,脱贫攻坚要“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脱贫攻坚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中国近几十年都在朝战胜贫困迈进。随着习近平主政,这场斗争尤为迅速地发展。因为奠定‘中国梦’基础的,正是到中共成立100周年之前战胜贫困。”

  “一个都不能少”

  “多年来,我一直在跟扶贫打交道,其实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末,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梁家河大队,开始了7年艰苦却受益终身的知青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他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又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

  后来习近平到了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甘冒风险也要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他带领探索“弱鸟先飞”的脱贫路……一直到省里,再到中央,扶贫这件事他始终“花的精力最多”。

  习近平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在脱贫攻坚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习书记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曾和习近平在福建基层共事过的干部赵汝棋说。

  在脱贫攻坚中,习近平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习近平说:“我提倡钉钉子精神,这得从我做起啊!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行的约80次国内考察中,脱贫攻坚是重要主题之一。他来到海拔2000米的村落,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他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去边境小镇看望困难林业职工,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他来到红军烈士后代的家,仔细察看厨房、卧室、后院和厕所,询问还有什么困难和愿望;他走进农业园区的智能温控大棚,同正在劳动的村民聊如何脱贫;他来到少数民族村民的家中,了解就业、收入、看病、社保等情况。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引用了这句话,这是他多年倾心投入扶贫工作的写照。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他常常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4年多就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地震灾区到祖国边陲,有时,为到一个村子,他下飞机,就转火车,再坐汽车。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习近平说,“换了三种交通工具到这里,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

  习近平在扶贫第一线,除了走访贫困户,还重点考察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2020年4月,在陕西,习近平来到特困地区的核心区,访农户,看工厂。他在金米村直播平台前“点赞”当地“小木耳、大产业”的视频风靡全网。据媒体报道,有2000万网友冲进淘宝,三个直播间同时开售,20多吨木耳都被卖光。习近平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强带货员”。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教授伊斯马特·别克穆拉托夫认为,中国的减贫成就主要归功于中国领导人将脱贫攻坚摆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并实地走访最贫困地区,亲自了解群众疾苦,在全国范围内领导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尼泊尔前总理贾拉·纳特·卡纳尔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经常深入一线,亲自视察贫困地区并就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决策部署,努力解决民众在衣食住行、基础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为提高中国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付出了极大的、令人钦佩的努力。”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同时也是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第一次来到宁夏。他对口帮扶宁夏脱贫攻坚的一个重点就是解决用水问题。他抓井窖工程,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问题;鼓励小圆井抽水灌溉,解决产业用水问题。

  2016年7月,习近平来到宁夏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在考察中,习近平尤其留意村民家的淋浴设施。听说安了太阳能热水器,习近平说“挺好”,关心地问家里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习近平在2020年3月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说。

  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十三五”时期,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很多农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过去种土豆玉米,一年收入2000元;现在我和大女儿、儿子都在旅游公司上班,每人每个月收入2100元。”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一号院72岁女主人顾宝青向游客介绍说。顾家的变化是中国农村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

  产业扶贫让许多农民走出了困境。长江南岸的重庆石柱县重点发展中药材、中蜂养殖、特色果蔬等生态产业。华溪村村民谭登周因病致贫,村里动员他加入了劳动强度不大的养蜂业,一年增收几千元。

  过去5年中国有90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贫困。贵州毕节的农民杨青中一家原来住在大山中的土石屋,仅有40多平方米,他和妻子、小儿子挤睡一张床,女儿们挤睡另一张床。2018年易地搬迁后,他家6口人住进了政府分配的钢筋混凝土大楼,有四室两卫一厅,他自己在扶贫车间找到了编藤椅的工作。

  云南镇雄县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办医,设立了贫困户绿色通道,开通了与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的远程联合会诊。院长胡翊说:“因病致贫是农村最大难题之一。通过医疗扶贫,可以做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中国西南地区的“直过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初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逐渐摆脱千年贫困,加快拥抱现代文明。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19年4月,习近平给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云南昭通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市委书记杨亚林说,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昭通考察,对脱贫攻坚等作出指示。“我们落实总书记的要求,精准扶贫,培育起马铃薯、苹果、竹子、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产业,引起了世界关注。今年8月,世界马铃薯大会授予昭通‘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称号。”

  中国今年实现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习近平领导的中国脱贫攻坚事业有力促进了人类的反贫困进程。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

  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毕业的坦桑尼亚学员赛义德·姆里绍说:“中国对非洲的帮助不仅限于资金援助,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立项建厂,帮助非洲国家实现更广泛、更长远的发展。”

  2013年以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沿线各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尽管有疫情影响,2020年1至7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4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21.8亿元,同比增长33.2%。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曾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约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20年前,习近平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具有治沙、养畜、发电和新材料开发等功用的菌草项目而今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给非洲、亚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增添脱贫希望。

  2018年6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来到十八洞村,探寻“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当本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线绕村一圈考察时,看到的是一番火红的发展景象——从前3.5米宽的盘山小路变成了6米宽的水泥马路,村内家家门口修了石板路,户户通了自来水。村里游步道有了、邮局有了、自助取款机有了、农家乐有了,还与文化公司合作建立了农家书屋和诗社。

  “在十八洞村,我亲眼目睹了中国贫困偏远地区的扶贫成效,进一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本扬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胸怀天下、心系国家,而且关心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对偏远山村的基层民众嘘寒问暖,这非常值得老挝人民革命党认真学习。”

  中国的反贫困斗争正在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但习近平一再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9月,习近平再次来到湖南省考察。这次,他特别强调的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

  考察期间,习近平还提出,要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作出新部署: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习近平对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胜券在握,并且在为全面小康后的中国展开新的谋篇布局。

[责任编辑: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