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并幸福着的“花样年华”
每到七夕,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斗南地区的鲜花市场都会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之一。走进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2号拍卖大厅时,记者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600个席位已经满员,人们聚精会神盯着电脑屏幕。交易大厅前端,6个形如表盘的交易大钟上,随着时针逆向变化,价格随之发生变化,每个交易大钟上显示一种花卉的名称、价格等信息。价格从高到低一直不断变动,参与拍卖的交易者在某一价格时点按下抢拍键。
“这种倒竞价的拍卖方式是荷兰式拍卖,也就是降价式拍卖。这样一个限时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易的手段,能够保证卖家利益,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在2号大厅最后一排的一个席位上,花商郑军正紧盯着当日的花卉价格。他关注的花卉品种名为“7250—伊洛斯”,当时拍卖价格是82.5元一束,“一年365天,有300多天我都在这里盯着。等降到75元左右我就买。七夕前,鲜花的价格明显偏高,这也是市场趋势决定的。”郑军拍卖得到的鲜切花,主要发往陕西、内蒙古等地。
这是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2019年通过拍卖交易鲜切花近14亿枝,全年共举办拍卖会351场次,成交率95.71%,年度总交易额达12亿元。这里汇集了2.5万个花卉生产者(供货商)会员与3100多个产地批发商(购买商)会员,每天有大约300万枝到350万枝鲜切花在这里成交,最多时超过800万枝。
“这里的拍卖价格,已成为中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亚洲花卉价格的‘晴雨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荣梅说。
拍卖市场里的鲜切花大多产自云南,称为“云花”。经过多年发展,“云花”已形成一条集种植、包装、销售、运输、推广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云南的花农花商们都说,“云花”是有故事的。这还要从承载了它灵魂和新生的发祥地昆明呈贡的斗南地区讲起。
斗南最早的鲜花市场,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之为“市场”,只是比较原始的“以街为市、街边售卖”。“那是1987年,昆明最早卖花的4户人家,开始在白塔路边的大树下摆摊卖花。那就是斗南花市的雏形。”斗南第一代花农华明升对当年的场景记忆犹新。
“那时,我以种菜为业,1公斤大白菜卖5分钱。当我看到一枝鲜花能卖到3角钱时,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华明升想了几天后,决定拿出一分地来种植剑兰。
他花90元买来了种球,往那一分地上种下了第一批剑兰。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搭棚、施肥、浇水、除虫……华明升精心抚育着那些花,眼看着乒乓球大小的种球长大、抽穗、露出花骨朵、绽放。
第一次出售,华明升就卖了165元,“比种菜的利润高出三四倍呢!”尝到甜头后,他还引进了康乃馨、勿忘我、满天星、玫瑰等品种。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华明升的鲜花事业一步步做大了。斗南的鲜花事业,也在花农花商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成长了起来,逐渐实现从“种植生产型”向“市场服务型”的华丽转身。
花田变花都,希望之花绽放。“斗南”二字,逐渐成为花卉的代名词,人们开始熟悉这样一句话——“中国花卉看云南,云南花卉看斗南!”
“以斗南为主的鲜切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全国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来自斗南,斗南花卉产业园区承载了云南全省80%以上的鲜切花交易份额。”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计划运营总监董瑞说。
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花世界”位于呈贡区,记者赶到这里的对手交易大厅时已是晚上,正是忙碌时分,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商花农推拉着装满各色鲜切花的平车、板车,蜂拥进入,紧追快赶,抢占有利的摊位。短短几分钟,之前空旷无人的一楼交易大厅已然人头攒动,2700多个摊位“座无虚席”。“这就是每秒交易1.56万枝鲜切花的亚洲花市——斗南花卉市场的缩影。”董瑞说。
这无疑也是云南花卉产业的缩影,更是中国花卉产业由小变大的活力所在。
“未来,斗南要力争打造‘千亿云花’产业,推动云南花卉交易向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迈进,建设花卉交易数据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融合的复合花卉生态圈。”高荣梅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