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7月CPI稳在“2时代”,抗住双重冲击来之不易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7月份,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6%。7月CPI延续了6月的走势,仍然稳定在“2时代”,涨幅处于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
CPI过低,会被认为有通货紧缩的风险。反之,CPI数值过高,一般来说则意味着有通货膨胀的风险。“2时代”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2%~3%左右的CPI涨幅,通常被认为是温和合理的区间,是市场运行有序、经济稳定繁荣的表现。
当前,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还在持续发酵,国内经济也承受着新冠疫情叠加各地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冲击。当此之时,7月CPI指标能抗住国内外的双重冲击,延续6月走势稳定在“2时代”,可谓来之不易。7月CPI之“稳”,源于稳物价、保供应、保基本民生等相关政策在持续释放效果。
7月,工业和消费品的供需都比较平稳,影响CPI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食品供需关系紧张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此外,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指标,同比上涨仅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在复产复工相关政策推动下,餐饮等行业稳步回暖造成的需求量上升,叠加季节性因素导致部分食品产品产量下降以及洪涝灾害导致运输困难致供应端偏紧。
食品价格上涨,最大的“元凶”是猪肉。我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消费量在全球份额中占据了将近一半的水平。7月,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但是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供应端偏紧。7月,从环比看,猪肉价格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从同比看,猪肉价格上涨85.7%,涨幅比上月扩大4.1个百分点。其次,对食品价格影响较大的是不利天气影响下,蔬菜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7月,从环比看,鲜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鲜菜价格上涨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
虽然食品价格有一定上涨,但必须看到,目前粮食价格不具备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相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夏粮丰收为粮食价格稳定乃至整体食品价格稳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当前我国工农业生产供应充裕,市场活力足、韧性强,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