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农业下足“精”功夫
53岁的陈开江,种了大半辈子田,一直没个声响。自从两年前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韭黄,他便成了“网红”。
“在田间地头随手拍,配点背景音乐发上网,没想到点击量能上百万,最高的一条有1800多万次!”短视频火了,老陈忙得团团转,谈合作的、想来取经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老陈的家,在贵州安顺市普定县焦家村,地处石漠化山区,海拔高,云雾重,光热不足,庄稼收成不好。“过去日子过得紧巴,哪有心思拍视频?”农闲时节,老陈就去邻县挖煤赚点钱。
前些年,生姜行情好,老陈拿出半亩地试种。早出晚归,精心侍弄,好不容易盼来丰收,销路却又成了问题。背起竹背篼,他把周边集市赶了个遍,待最后一筐生姜出手,总共才挣千把元。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老陈的痛处,也是贵州山地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2018年初,贵州提出在全省开展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对照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补短板、强弱项,调减低效作物,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普定韭黄有上百年种植历史,但长期以来,当地农民用土办法种植,导致产量低、品质不高。普定县把做大做强“一把韭黄”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县乡村成立产业公司,资金筹集、技术推广、储存运输、市场对接由专人来管,村民只需把活干好,除了拿工资还能拿分红。
2018年开春,焦家村铺开8000多亩韭黄地,陈开江当起了生产小组长。“现在捂韭黄,可讲究哩。”老陈说,他们都得按规程操作,如果违规使用农药、化肥,收购时就过不了关。
韭黄上市时,公司统一收购,直销大城市。安顺市委常委、普定县委书记徐德祥说,县里依托大数据平台指导全县韭黄产业生产、销售,更好实现产销对接,“不再是‘提篮小卖’了。”
如今,普定县韭黄种植规模已达10万亩,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8亿元,带动1.3万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普定韭黄只是一个缩影。两年多来,贵州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刺梨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种植面积达到5160余万亩,累计带动272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9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增长5.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贵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传统种植模式正加快改变,越来越多的贵州乡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