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国际锐评丨落井下石的蓬佩奥不断增添美国道义污点

2020-04-13 15:04: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字号

  “美国制裁正导致医疗物资无法抵达伊朗。结果就是,无辜的人正在死亡。”近日,美国康涅狄格州议员克里斯·墨菲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

  墨菲的这一说法并不夸张。自疫情发生以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多次表态不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这使得伊朗原本严峻的疫情形势雪上加霜。

  截至当地时间11日中午,伊朗累计确诊病例70029例,其中死亡4357例,病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伊朗卫生部官员表示,高病亡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制裁导致医疗物资短缺。然而,美国的制裁还在加码。

  3月26日,美国财政部网站公布了对伊朗15名个人和5家企业实施制裁的名单。据《华尔街日报》4月7日报道,美国还计划阻止伊朗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50亿美元紧急贷款。讽刺的是,蓬佩奥8日表示,“美国愿意提供援助,但伊朗拒绝了”。

  △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在当前伊朗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美方持续对伊朗施加单边制裁,无异于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完全违背人道主义精神。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伊朗抗疫,也会对全球合作遏制疫情传播造成严重阻碍。

  人们注意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在沙特阿拉伯《中东报》发表文章指出:“病毒没有国界的概念,我们应对这场疾病的能力最终将取决于世界上最薄弱的医疗体系。”他呼吁,欧美和其他富裕国家的政府与人民在采取恰当措施渡过危机的同时,应该行动起来,将眼光投向世界其他地方。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国际社会纷纷呼吁美国解除对伊朗等国家的制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强调,“制裁会阻碍医疗工作开展,使整个世界处于危险之中。”近日,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等24名欧美前政要签署联合声明,指出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影响伊朗医疗体系的抗疫表现,有针对性地放松制裁“在道义上是正确的,且符合美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健康和安全利益”。美国一些国会议员也致信国务卿蓬佩奥和财长姆努钦,呼吁立即暂停对伊朗的制裁并持续至少120天。

  然而,蓬佩奥对此充耳不闻,他的一系列表态充满着狡辩色彩,令其冷血自私的一面展露无遗;他的所作所为,正不断增添美国的道义污点。

  △ 蓬佩奥 资料图

  拒绝解除制裁,蓬佩奥给出的第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世界应该知道没有任何制裁可以阻止人道主义援助、医疗用品、药品进入伊朗。”

  真是这样吗?去年一家人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制裁阻止了国际银行和公司与伊朗公司进行商业和金融往来,包括被排除在外的人道主义交易,因为他们害怕受到美国的次级制裁。”法新社评论也认为,其他国家的银行和出口商很少愿意冒着被美国制裁的风险在伊朗开展业务。

  眼看谎言被揭穿,蓬佩奥治下的美国国务院日前在官网上发布了所谓“伊朗制裁解除的骗局”相关清单,称伊朗要求解除制裁的目的并非出于民众健康考虑,而是为恐怖主义提供资金。

  结果,这一说法遭到了美国前副国务卿托马斯·皮克林的反驳:“历史早已证明,美国短期内、有条件地解除部分人道主义和医疗相关的制裁,会有大量援助抵达受援助国家,进而拯救生命。”比如,2012年伊朗西北部发生大地震,奥巴马政府暂缓部分制裁,允许美国非政府组织在45天内向伊朗慈善机构提供人道主义服务。

  然而,美国现任政府自2018年退出伊朗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史上最严厉经济制裁”以来,没有向伊朗平民提供过任何人道主义帮助。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紧急时刻,蓬佩奥依然毫不放松“制裁”,其背后是精打细算的政治图谋。

  《华盛顿邮报》网站日前发文,指出英国等美国的亲密盟友都在呼吁美国政府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但蓬佩奥似乎将这场疫情视为一种深化“极限施压”的便利手段,结果可能造成大批无辜民众死亡,美国标榜的人道主义更加不得人心。《纽约时报》也有同样的分析,认为美国个别政客把病毒看作一次“机遇”,将它和制裁一道看作是压倒伊朗政府的两座大山,迫使伊朗向美国低头甚至实现政权更迭。

  此次疫情本已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不幸。而美国针对一些国家施加的“霸道”制裁,正在使疫情演变为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蓬佩奥多次声称美国给全球抗疫提供资金援助,但到目前为止并未看到真正落实,反倒是其持续不断的制裁手段,让人们看清,美国一些政客正成为阻碍国际防疫合作的 “破坏者”和实施强权政治的“霸凌者”。

  在发表于《中东报》的那篇文章中,谭德塞写道:对于那些抗击疫情的国家而言,保障本国国民的安危是最重要的。但艰难的事实是,如果他们不能对最不发达国家施以援手,那他们保护本国公民健康安全的努力最终将功亏一篑。

  这一警戒之言,蓬佩奥应该好好听一听。与不分国界的病毒战斗,怀揣私心杂念、企图落井下石,不仅达不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反而可能会落得个损人害己的下场。(国际锐评 评论员)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