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冯思广:生死关头他选择保护群众
这是冯思广烈士生前参加飞行训练(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新华社济南3月28日电 题:冯思广:生死关头他选择保护群众
生死关头,个人安危与群众安危哪个在前?这是一道单选题。
2010年5月6日,空军航空兵某师年轻的飞行员冯思广,用生命做出了回答。
那是泉城济南一个凉爽的夜晚。空军航空兵某师一架双座教练机正在进行夜间飞行训练。前舱飞行员是28岁的冯思广,后舱飞行员是43岁的张德山。
第一个起落非常完美。一道流畅的弧线之后,飞机再次跃起,开始了第二轮飞行。
刚刚爬升到50米,轰鸣声突然消失,紧接着,无线电里传来了张德山急促的声音:“我停车了!”
低高度空中停车,是飞机遭遇的重大特情。完全失去动力的飞机在这样的高度上,已没有调整迫降或再次开车的可能。危急中,指挥员果断下令:“跳伞!跳伞!”
但同时,塔台上所有人都心中一凉:完了,前面就是居民区!
按照飞机当时的上仰状态,下坠轨迹的末端正是机场外紧邻的张庄居民区。200米内仅门面房就有77家,再加上酒店、物流站、批发市场和居民小区,常住人口超过4000人。
万家灯火映红了半边天,飞机的轮廓在灯光映衬下十分清晰。指挥员口令未落,就见昂首上冲的飞机突然一个向下低头的动作,姿态从上仰硬生生变成了俯冲。
飞参判读记录显示:座椅弹出前,飞机驾驶杆前推44毫米,飞机由仰角12.3度变为俯角9.8度。飞行轨迹就此改变,飞机提前栽落,坠毁在跑道延长线的草坪上。
火光中,后舱张德山的白色伞花在不远处落地。但人们没看到冯思广的身影。
按照这型飞机座椅弹射程序,后舱先于前舱1.1秒弹射。就在这日常中可以忽略不计的一刹那,先行跳出的张德山成功开伞,落地时右脚踝骨骨折。而前舱冯思广弹出时,飞机高度已降至32米,俯角增大到16度。冯思广几乎是斜飞出去,降落伞还未张开,他已在巨大的冲击力中坠地。
飞机在草坪上四分五裂,机尾被甩到了机头前,最大的一块残骸距坠落点有74米,航油在不断的爆炸中如血雨般飘洒开来,将草坪烧成一片火海。随后赶来的8台消防车用水和泡沫连喷40分钟,大火才被扑灭。
230米外,城区的灯火灿烂依然。
28岁的冯思广壮烈牺牲。
“前后舱的驾驶杆是连动的,我向前推杆的同时,感到前舱也在推杆。”事后,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张德山回忆说。
他们遭遇的是一个连有着20年“驾龄”的张德山都从来未曾遇到过的险情。带教经验丰富的张德山说,从停车到弹射,只有短短5秒。作为一名只有2年飞行经验的年轻飞行员,面临如此危急的时刻,第一种可能的反应是陷入慌乱,大脑一片空白;第二种反应是在求生的欲望下立即弃机跳伞,甚至向后拉一杆,利用飞机的余速增大飞机仰角,从而增大跳伞的成功率。
然而,三级飞行员冯思广在此时与一级飞行员张德山一起,做出了第三种最危险、最沉着、也是最英勇的抉择。
青春的起跃,永远定格在那条没有划完的曲线上。
“孩子,你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有你!”烈士的事迹传开后,数千名驻地群众自发涌来,在营门外的张庄路两侧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朵朵白花,一副副挽联,和一双双含泪的眼睛,护送英雄走最后一程。
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和新浪网、搜狐网、大众网,开展了各种网上悼念活动,网友留言十余万条。
冯思广被追记个人一等功,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今天,在山东理工大学校园里,一座烈士半身铜像静静伫立在翠林中。作为冯思广的母校,年轻的学子们组建了“冯思广精神宣讲团”“冯思广精神研究会”,并将最先进的班级命名为“冯思广班”。
“英雄的精神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黯淡,相反,在岁月的磨洗中,它将越发熠熠生辉。”“冯思广班”团支书王莹说,“思广学长是我们的英雄,他的精神将成为我们青春逐梦之路上光辉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