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重启小汤山医院后,北京如何纾解疫情境外输入压力?

2020-03-18 13:4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时隔17年后,北京曾经专门收治SARS患者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再次启用。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扩散之际,北京面对境外输入压力,需保持定力、保存耐力,同心合力战“疫”。

  北京遇到怎么样的挑战?

  北京从1月20日首次报告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开始,就和其他省份一同开始了一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全民战“疫”,且不断加码防控措施,以最大限度切断传染源。

  如果说目前这场波及全球的战“疫”分为上、下半场,那么,中国在上半场的战“疫”中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从2月12日西藏在中国率先“清零”算起,截至目前,中国十余个省份确诊病例已“清零”。

  在北京,截至3月17日12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415例,其中治愈出院病例366例、死亡8例。

  本地在院病例逐日减少,但北京市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和压力进一步加大。从2月29日首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截至3月17日12时,北京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1例。

  目前,北京形成严密无缝的责任闭环、管控闭环、工作闭环,加强入境人员管理。比如,加强来京国际航班管理,对有症状的旅客不允许登机;所有入境进京人员必须集中隔离14天等。

  与此同时,北京各社区(村)依然封闭管理、要求在湖北滞留人员不得返京。

  职员们陆续复工复产,学生们还未复课。在战“疫”的下半场,北京仍需保持定力,毫不松懈地答好疫情新考题,在严守国门的同时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小汤山医院能发挥什么作用?

  在北京对入境人员的闭环管理中,重启的北京小汤山医院是重要一环。

  早在1月23日,新冠疫情在中国出现扩散势头之时,北京已启动小汤山的修缮改造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随着入境人员增多,北京医疗机构的筛查与救治压力增大。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约10公里的北京地坛医院首当其冲。

  数据显示,自2月29日至3月14日24时,在救治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之外,该院累计接收机场转送的筛查人员973人,仅3月14日一天筛查207人。

  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北京需要筛查和救治的人数势必会增加,这需要北京合理分配“体力”,保持耐力。

  北京此次启用小汤山医院,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这家在SASR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医院,将在下半场的战“疫”中迎接考验。

  北京如何与全球共同战“疫”?

  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中国派出专家团队、捐赠防疫物资至多个国家协助疫情防控,其中北京积极提供技术、产品等支援。

  为了遏制疫情蔓延,北京严格防控措施,却“严”之有情。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向中外人士科普疫情防控知识,为隔离期的中外人员代购食品等送至家门口。外语志愿者、外语流行病学调查队等详细登记入境人员信息,更解答他们关于隔离期间如何解决生活和宗教习惯、处理旅途受影响等问题……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人们,用细致的管理服务传递着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温度。

  但北京对“违规者”不留情。目前,有入境人员“带病进京”,更有投机取巧者服用退烧药等隐瞒病情。北京明确,谎报、瞒报病情者,必须受到法律制裁,并纳入信用体系。

  目前,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8.6万例。没有侥幸,各个城市、各个国家需要联防联控,携手应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病毒。尤其对于病毒及其引发的疾病,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亟待全人类共同努力破解,北京、中国不当旁观者,积极战“疫”。(完)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