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冲锋抗疫一线
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三级消防士汪磊在武汉市硚口区沿河大道转运密切接触者。
本报记者 申少铁摄
武汉火神山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李长春在进行洗消帐篷搭建训练。
资料图片
荆州市洪湖消防救援大队正在进行医疗废水转运作业。
杨 秋摄
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有这样一群消防救援指战员,他们身披“火焰蓝”,始终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这些消防救援指战员不计安危、日夜奋战,积极承担涉疫救援救助任务、主动服务防疫重点单位场所。本期产经版带您走近这群可敬可爱的“火焰蓝”。
武汉硚口消防救援大队病患转运小组
开大巴也是救人
本报记者 申少铁
3月10日清晨8点,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三级消防士汪磊麻利地登上大巴车,拿起喷洒瓶开始给车内消毒,从座椅到脚踏板,汪磊忙个不停,“要确保转运过程万无一失,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汪磊口中的“转运”,是疫情期间在医院、隔离点和社区之间转运接送病患的工作。对此,武汉硚口区消防救援大队组建了30人的“119党员突击队”,担任康复患者、隔离点观察人员、疑似病例转运和洗消杀毒工作,其中病患转运小组任务最重、风险最大。
“当时没想太多,作为一名消防员,救人是我的职责,这个时候理应冲上去!”汪磊和其他三名队友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申请加入病患转运小组,一干就是20多天。
“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45名康复患者需要转运到指定场所隔离观察,请迅速出动!”2月28日中午1点,身背三四十斤消毒喷雾设备,忙碌四个多小时刚完成小区消杀任务的汪磊和队友们,来不及拿起碗筷就接到了紧急指令。
引导登车、搬运行李、核对信息……那是转运小组第一次出任务。虽然是阴雨蒙蒙,他们却在患者脸上看到了“阳光”,“我已经好了,胜利了!”一位康复者兴奋地留影。
头一回的任务也闹出了点误会。“当天晚上,队里安排我们四人单独居住,我还以为要隔离14天,这还没咋使上劲就要歇着了?”湖北伢马超内心有些“不甘”。直到第二天,队里指派了新的任务,马超才感觉浑身有劲。
这群病患转运人,每一次都耐心细致,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有一回接到紧急任务,需要接送70多名疑似患者做核酸检测、拍CT,从晚上8点出发一直忙到深夜1点多,回来时汗水早已浸湿了作训服,鼻梁上勒出深深的血痕。
“最多时一天跑了8趟,转运了111人。”但他们并不觉得疲惫,“每多送一个人,就多一分好转的希望,想到这里就觉得浑身有力气!”
转运工作考验心力。汪磊担任司机,他说,有时候转运患者,眼罩会起雾、影响视线,但又不能取下来擦拭,“我们就在网上找‘窍门’,发现镜片涂抹洗洁精水不会起雾。”
最让汪磊难忘的,是3月7日上午他赶赴武汉市肺科医院,将一批康复者转运到武汉华夏理工学院隔离点。
当时,一位94岁的老奶奶坐着轮椅等在医院大门口。“我来背您上车!”汪磊没有丝毫犹豫,将老人稳稳背在背上。
“谢谢你,小伙子!真是麻烦你了!”老人稳稳地坐到车上,激动地抹起了眼泪。
汪磊说:“奶奶,今天您治愈出院,是大喜事,得高兴!”
抵达武汉华夏理工学院隔离点时,工作人员反映隔离点的医疗条件无法治疗老奶奶的基础疾病。汪磊又立即将老奶奶的情况上报硚口区防疫指挥部,决定将她迅速送往武汉现代女子医院隔离点。
“分别时,老人拉着我的手,不断叮嘱我要小心。”汪磊被老奶奶的话激出了泪花。
从消防员变身转运员,“90后”汪磊坦言岗位变了,初心始终没变。“以前,我开的是消防车,要以最快速度到达火场;现在,我开的是大巴车,就要确保每个‘乘客’都安全抵达目的地。二者本质一样,都是救人!”
前几天,汪磊接到母亲电话,问他在武汉做什么工作。电话里,汪磊只说在帮忙转运康复的患者,很安全。其实汪磊不仅转运康复患者,还要转运更多的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
汪磊的父亲因病去世多年,母亲在安徽老家独自生活,汪磊是家中独子。受疫情影响,这个春节汪磊没能回家。“疫情结束后,我要第一时间回家看妈妈!”
武汉火神山消防救援站
火场没有“补考”
本报记者 韩 鑫
清晨6时许,天微微亮,距离武汉火神山医院400米处的消防救援站里,消防队员已整装待发。进入院区,沿着环形车道,逐个检测室外9个消防栓和室内100多个消防软盘……火神山医院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一圈巡检下来需要40多分钟,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李长春抬手一看,手机步数已跳上万步。
“一线医护人员在前方竭尽全力救人,我们在后方必须尽最大努力守护好他们和患者的安全,火灾隐患排查容不得半点闪失。”李长春说。
一个多月前,为组建火神山消防救援站,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召开动员部署会,全市3600多名消防指战员及政府专职消防员踊跃向组织递交决心书、请战书。作为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长春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经过层层选拔,成为8名队员之一。
1月31日上午,李长春和队员们开拔前往火神山医院。当时,医院正处于建设的最后关头,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都在抢工时搞建设。按照要求,2月3日医院将接收第一批患者,这意味着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消防布局工作。
来到现场,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废弃的超市,栏杆、钢架堆得满满当当,要在短时间内改建成作战指挥部。“一边调试装备器材,一边规划执勤地点,为了尽快完成,大伙儿几乎不吃不睡,饿了吃碗泡面接着干!”
1000具灭火器转运完成、1167个烟感探测器安装完成、联勤联动秒级响应机制建立完成……48小时的马不停蹄工作,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一项项任务接连完成,最终救援站与火神山医院同步投入使用,保证了医院一投入使用即具备火灾预防及处置功能。
“医院建好了,我们的消防救援任务才刚刚开始。”李长春说,医院内有大量的供氧装置,电气设备都在高功率不间断运行,一旦有火星产生,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不仅要每天两次排查医院内所有的电气电路和火灾风险点,更要未雨绸缪,制定各种风险应急预案。”
2月19日,火神山医院进行屋面加固施工,2.9万平方米的施工作业面上,施工焊点多达1800个,这对于消防保障来说难度很大。
“我们要求施工方在每个焊点安排一人手持灭火器,万一出现事故,第一时间灭火。”与此同时,李长春和队友来回巡查督导,连续4天在院内值守,为防止材料阴燃,每天施工完毕后,他们坚持多驻守一个小时。“每次都不厌其烦,才能真正堵住‘万一’。”
像这样的消防应急预案,自驻站以来,李长春和队友们已经制定了115份,囊括了火神山医院每一个病区的每一个重点部位。翻开一份预案,分工细化到了每一个水带接口如何接,具体由谁来协调人员疏散、控制火势等各项工作。
“每天都会抽时间对一到两份预案进行模拟推演,熟练掌握处理程序,确保时刻处在战备状态。”如今,这些书写成文的预案已在李长春的脑海中演练了成百上千次,却一次都没有真正发生过。
“火场没有‘补考’,必须一次‘达优’。”李长春带领队员坚持把每一次检测都做到最好,截至目前,火神山消防救援站共采集有关火神山医院数据5700个,深入火神山医院内消防巡查50余次,对轮休的医护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10余次,协助医院防疫消杀1.2万平方米。
“火神山消防救援站的使命就是守护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保。”如今,武汉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李长春选择继续坚守岗位,“出征的时候早已下定了决心,不等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绝不撤退!”
荆州洪湖消防救援大队转运突击队
危急关头没想太多
本报记者 丁怡婷
攀爬6米多高的槽罐,与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的医疗废水“交战”——这是荆州市洪湖消防救援大队7名“90后”消防员的抗疫战场,他们不直接接触患者,却每天与病毒“同行”。
“设置在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的定点收治医院,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急需人工转运。”2月16日晚上,洪湖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王勤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紧急电话。如果废水外溢,将造成环境污染和病毒扩散风险。
“转运任务非常危险,找哪些人去?”王勤一时举棋不定。
得知情况后,消防员金鑫等7名队友主动写下请战书,组成转运突击队,“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绝不让一滴医疗废水泄漏!”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9岁,最小的才21岁。
面对随时可能被废水喷溅的风险,防护工作马虎不得:医用防护服外再套上橘色的消防二级防化服,口罩和手套都戴双层,队员们“全副武装”。
在老院区的院后,6米多高、容量约25吨的槽罐立在一旁。“一、二、三,起!”两名消防员爬上槽罐顶部,固定好近80斤重的机动泵。水带的一端连接到机动泵上,另一端接入环保污水运输车内。一切准备就绪后,机动泵开始抽水。
“每一个环节都得小心细致,容不得半点纰漏。”金鑫告诉记者,转运废水最危险的环节,在槽罐连接口和运输车连接口,稍有不慎水带脱离,极容易发生废水泄漏和喷溅。
金鑫就经历了这样一次“惊险时刻”。机动泵闷响了几声后剧烈抖动,突然的增压让水带猛烈向后抽动,眼看着就要从运输车接口脱离了!
危急关头,站在车顶的金鑫迅速扑倒,双手紧紧地抱住带口,双脚死死地压住水带,整个身体几乎挨到了罐口。尽管戴着口罩和面罩,但强烈的刺激味仍然直冲脑门。持续20多秒后,机动泵恢复正常。此时,金鑫上半身已经沾满溅出的废水,所幸全身消毒后身体没什么问题。
“扑倒那一瞬间有担心吗?怎么想的?”记者问。
“当时顾不上那么多,脑子里想的就是肯定不能让废水喷得到处都是,还有同志在下面呢!”金鑫说,上了“战场”就绝不能退缩。
还有一次,机动泵刚刚启动不久,消防员鄢圣学突然发现眼罩上面挂着水珠,心头猛地一紧,水从哪儿漏的?
他和队友趴在罐口,顺着水线在水带上找到一个芝麻大的漏点,迅速补救,成功排除隐患。此时,脸上的污水已经顺着口罩和护目镜边沿往下流。
为了安全起见,两名消防员回队后主动提出隔离观察,“我俩如果有一个人出问题,整个队可能都得隔离,到时候救火、洗消这些出勤都没保障了。”面对被病毒感染的风险,这些“90后”消防员首先想到的,还是工作和职责。
这样的医疗废水转运任务,每天要进行两到三次,每次两小时左右,18天来连续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经常是上午九点干到下午两三点,顾不上吃饭更不能上卫生间。”金鑫说。一趟任务下来,浑身湿透,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对于正在执行的任务,7位消防员没有对家人“坦白”,只说在配合队里进行消杀工作。“我们都习惯了,经常是任务结束后才和家人说,不想让他们担心。”金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