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治的制度优势与完善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 冉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及时部署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控工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同时,这次疫情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防控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未来应该有针对性地在一些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是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疫情发生后,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就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之后在1月20日、22日连续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及时部署下,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紧急行动、全力奋战,防控工作得以有力开展,较为迅速地扭转了疫情的发展态势,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快速蔓延。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在此次战“疫”中得以体现。
二是组织动员的体制优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组织动员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25日(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很短的时间内,各地区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在党中央的号召和动员下,上至中央、下至基层社区,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要进一步发挥高效而强大的组织动员体制,为取得战“疫”的胜利而不断努力。
三是群防群治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地方特别是基层区县、街道和社区,贯彻“防、治、控、保、稳”的防疫方针,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实施地毯式排查,加强重点群体管控,减少行走的传染源,如集中救治确诊患者、有效隔离疑似患者、对所有密切接触人员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同时对疫情严重地区的民航、铁路、公路、水路客运等通道实施严格查验,对全国疫情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疫情较为严重地区的封闭社区,由政府给居民统一配送生活资料,对因供应短缺而造成价格上涨的蔬菜、肉蛋奶、粮食等生活必须品给予必要补贴,确保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与此同时,通过疫情防控,我们也发现在一些方面还有待完善。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和储备管理体系。要针对这次疫情当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对于疫情早期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准备不足的情况,应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应急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于疫情中暴露的卫生防疫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如口罩、防护服等一段时间内大范围短缺,应当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二是要进一步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此次疫情病毒宿主为野生动物。“野味产业”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对此,要进一步完善源头治理。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出台,全面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动物和卫生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三是要克服一定程度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些地方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有的干部对防控疫情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政策搞“一刀切”,导致部分被隔离的群众隔离时间过长。有的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对于群众的诉求当“耳旁风”,对于防疫的一些棘手问题,在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不敢担责。有的干部作风漂浮,在办公室坐阵指点,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却显不足。有的地方过于注重表格数据,导致基层干部忙于应付各种表格,无法集中精力做好防止疫情工作。对此各级政府应当统一调度,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避免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同时,应该做到奖惩分明,对尸位素餐者施以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开除等,让有能者居之。各层级干部应该深入一线,详细摸清现实情况,进而制定出精准的防控方案,切实保障人民安全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