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尽快补齐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媒介素养缺失短板

2020-03-09 12:53:0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字号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研究员 周蔚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媒体在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传递抗击疫情信息、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生动感人的故事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但与此同时,对于整个社会和媒体来说,也暴露出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媒体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存在媒介素养能力不足的问题。媒介素养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尽快补上这块短板。

  提升媒介素养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来自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创造、生产、选择、质疑和判断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反应和应对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每天睁开眼都要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如何在大量庞杂的信息中,选择、分析、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就成为人们媒介素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创造、生产和发布信息,哪些可以发布,哪些不能发布,选择在哪里发布等等,也体现着每个人的媒介素养。对个人来说,媒介素养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是个人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要素。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提升媒介素养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交流、舆情引导、舆论监督、谣言消除等等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媒介及时、准确传达信息,尽可能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及时引导舆论,向社会发出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为社会提供信息公共服务,消除社会信息鸿沟;起到瞭望哨作用,对那些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言行进行有效监督;搭建不同群体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消除误解,化解社会矛盾;传播科学知识,对反科学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判断力;等等。与此同时,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对每个组织、每位公民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信息表达能力、发布能力、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这些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社会治理造成不良影响,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媒体以及全社会的媒介素养如何对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

  疫情防控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存在明显短板

  与2003年抗击非典时相比,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以及社交媒体等社会舆论场的形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有很大的提高。总体看来,在中央做出决策部署后,媒体和全社会能够及时传达中央的决策部署、疾病动态、医疗救助新进展等信息,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对一般民众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向全社会进行新冠肺炎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救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对一些干扰破坏新冠肺炎疾病预防的错误言行以及公益慈善求助中的不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对抗击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及时宣传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弘扬了正气,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这次抗击疫情战役中,社会的媒介素养还有待继续提高,尤其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公开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距甚远,已经成为制约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着力提升全社会的媒介素养

  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开始正式实施,这表明有关部门已经把网络信息生态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良好的信息生态取决于信息发布者、传播者和消费者高水平的媒介素养。为此,应该全方位地加强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提高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及时准确发布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要求,对于那些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这既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公民权利的要求,也是提高政府透明度、依法行政的要求,要坚决避免“封、堵、防”的舆论治理理念。二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舆情,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第一时间发声,及时告知事件真相,回应群众关切。对新闻发布会要认真准备,掌握基本事实和基本情况,统一发布口径。这次疫情事件充分暴露了当地领导在突发事件舆情应对中的问题,进一步引起次生舆情。三是打造多元对话平台,提升社会沟通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对话和沟通,形成减压阀,起到“活血化瘀”的功能,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四是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充分利用媒体的传播、引导、教育和监督等功能,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走向,善于将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通过媒体加以宣传推广,使之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五是善管媒体,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好各自领域的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对个别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和管理。

  对于媒体本身来说,提高媒介素养更为重要。提升媒体人的媒介素养包括:一是发挥媒体的最基本功能,即传达信息和事实,提高把关能力,不给虚假信息提供传播的平台,这就需要通过自己的新闻专业知识辨别真假,提高自身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守住媒体的底线。二是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舆论进行引导,提升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报道哪些内容、如何报道等有准确地把握,自觉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自觉抵制“三俗”,向社会提供正能量。三是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四是在报道方式上要注意受众的可接受性,有人情味,体现人文关怀,合理疏导社会心理,引导社会心态向着积极方向发展。五是统筹协调好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形成宣传和传播的合力,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媒体的功能,打通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六是掌握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具有融合发展理念,整合网上网下力量,采用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扩大媒体的传播效果,提高新闻舆论传播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对于大众来说,提高媒介素养主要是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对信息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在对外信息发布和传播时要遵守国家关于信息内容传播的相关规定;此外也要提高全体公民辨别力和判断力,提高他们明辨真假是非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政府和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引导固然重要,但这些是外在的,而公民的判断力和辨别力是内在的,具有长远意义的。公民的媒介素养提高了,那些虚假信息、那些谣言就失去了群众基础,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这才是治本之道。提高整个社会媒介素养,让谣言失去生存的土壤,有利于为社会营造天朗气清的舆论空间。

[责任编辑: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