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网评:防止“思想拐点”保持定力耐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直击现实、切中要害,句句都是警示之言。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决不能在思想上出现“拐点”,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高度的思想警惕,做到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以“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定力和耐力,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高度警惕麻痹思想。连日来,随着全国“零新增”区域的扩大、一些地方响应级别的“下调”,一些人出现了麻痹思想,认为疫情发展已到拐点,“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从而放松了警惕。有人急不可耐摘下口罩,排长队、扎堆喝茶、集体晒太阳,一些景区、商场人头攒动。殊不知,“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降级别不等于降压力,疫情防控并非一蹴而就,短期之内出现的积极变化,并不意味着病毒已被战胜,因为“警报”尚未解除,要继续保持高度戒备,防控之弦、谨慎之心、警惕之意不能有丝毫“下调”。面对这场有诸多不确定性的疫情,我们每个人必须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前进定力、保持谨慎之心,各项防控措施还必须落细落实,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要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困难估计得再充分一些、把问题考虑得再透彻一些、把措施执行得再精准一些,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平稳过渡”。
高度警惕厌战情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广大医疗工作者和各条战线人员冲锋在前,日夜奋战,防控工作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同时也要看到,有的人在神经长期紧绷的状态下,产生“精神疲劳”,出现了“厌战”情绪。殊不知,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战胜“疫”魔,注定是一场大仗、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病魔一日不除,防控就一日不能松,任何厌战和懈怠都会让工作前功尽弃。我们要拧紧思想“发条”,警惕出现思想的“拐点”,克服厌战情绪,始终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鼓劲”,在防控力度和重视程度上坚决“不打折扣”,增强定力和韧劲,严把“入口关”、阻断“传播链”、织密“防护网”,科学引导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姿态战斗到底。
高度警惕侥幸心理。侥幸和不幸往往相伴相生。现实中,有的人认为已经度过了高爆发阶段,开始盲目乐观;有的人觉得自己至今未“中招”,以后也理所应当不会被感染,逐渐放松警惕。殊不知,新型冠状病毒“狡猾多端”,如果我们盲目自信,这个还在四处潜藏、性情古怪的“魔鬼”,随时可能伺机反扑,杀个回马枪。当前,武汉、湖北疫情仍然比较严重,全国各地哪里都没有绝对的“保险箱”。同时,传染病不同于别的病例,只要有一例,就有传染多人的可能。轻敌,是兵家大忌,现在病毒这个“敌人”还在负隅顽抗,我们一定要克服侥幸心理,用严格的“自律”换“自由”。对公众而言,以前“一米线”是文明素养问题,当下保持“适度界线”更关乎防疫和健康,同时,要继续做好防护、坚决服从管理,严防不戴口罩、扎堆聚集等现象回潮,用现在的“宅”换取以后的“嗨”,用个人的“严”换取社会的“安”。
高度警惕松劲心态。疫情防控既是一场遭遇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不断出现的积极信号,容易让人紧绷的神经为之一松。当此之时,我们要切记,警惕一松,功亏一篑,决不能有松口气、歇一歇的想法。要看到,随着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使得彼此交流接触更为频繁,特别是随着一些限制性措施的渐次解除,加大了感染传播的风险。这个时候,任何松懈意识、疏忽大意,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功亏一篑。因此,我们要继续绷紧思想这根弦,避免“大意失荆州”。要坚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宾馆、酒店人员的检查监测要到位,各类小区的登记管理要到位,各类企业的防控措施要到位,每时每刻、一丝一毫都不能不马虎。同时,要广泛推行“无接触服务”,加强公共场所人流疏导,避免聚集性传染。此外,要严格落实境外来我国人员的体温检测、核酸检测和隔离防护等措施,防止海外疫情“倒灌”风险。
气可鼓,不可泄。在疫情防控正吃劲的时候,我们要切记“一篙松劲退千寻”,坚决防止思想上出现“拐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加大防控力度,用锲而不舍的“负重前行”,换取踏实安心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