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陪着这个城市慢慢变好
疫情发生后,武汉没有被按下“暂停键”,还有他们在陪着这座城市慢慢变好。
“我们志愿者的行动能够让武汉慢慢变好,就够了”
做完一天志愿工作的杨雪推开家门探头看着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她发现妈妈的表情不太对。
“妈妈,你这是什么表情啊?”
穿着睡衣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声音大了起来:“你要我什么表情!我担心你啊!”但说完又笑了起来,“我不反对你做志愿者,但是你得先把自己保护好,要不然你给别人添麻烦。”
疫情下的武汉,公共交通受到了影响,杨雪开始开车接送做护士的妹妹上下班,她这才意识到一线医护人员的日常出行已经成了难事,想着他们要到岗,却没有人去接送他们该怎么办,杨雪打开朋友圈,看到很多物资募集群、志愿者互助群等等,想到和妹妹一样的医护人员们,她“啪地一下就点进去了”。
通过网络,杨雪发起成立了志愿者车队。很快,69个志愿者加入了她的团队,大家一起接送医护人员和转运物资。从1月底到现在的20多天里,他们一天也没有休息过,累计接送医护人员超过800人次,运输物资超过500吨。
和往常一样,这一天杨雪又匆匆上路了,她接到通知要去洪山区团委把一批捐赠衣物转运到医院和社区。经过长江大桥的时候,她冲着负责安检的警察喊了一声“加油”。她说之前走长江大桥时,安检的警察向她敬了个礼,说了一句“辛苦了”。他们互不相识,却互相加油鼓劲。
傍晚六点半,杨雪运完了最后一批物资,可她还不想回家,准备翻一下微信群,看看有没有医护人员有用车的需求。翻着翻着才突然想起来自己的防护服破了。“衣服破了之后防护是不到位的,是不能去接送医护人员的。”她的志愿者车队有详细的规范流程,她不能违反,做志愿者不能只有一腔热情,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他们每天接送的人。
和杨雪一样,不少武汉当地人自发组织了志愿者车队,承担起了接送医护人员、转运物资的任务。疫情并没有让武汉按下“暂停键”,有千千万万像杨雪一样的人正在奔波着。她说:“用武汉话说就是‘武汉人不怂,武汉人不服输!’”
“这里的邻居们需要我”
2月9日,在“应收尽收”的政策指导下,武汉市硚口区营北社区的社区书记赵峰心里最大的一块石头总算可以放下了。营北社区共有1600户居民,疫情发生以来已经有19位居民确诊感染新冠肺炎,都已经找到了接收的医院。赵峰说,只要居民核酸检测显示阳性,12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入院治疗。
除了保证新冠肺炎病人的就医出口畅通外,赵峰牵挂的还有社区内密切接触者的身体情况。密切接触者需要居家隔离,赵峰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就需要每天联系隔离居民,了解其身体情况。他们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不舒服和需要帮忙的,就给社区打电话。
2月17日,武汉市发出最新通知,开展为期3天的拉网清理大排查。这也是疫情发生以后对社区封闭要求最严格的一次,没有特殊原因,居民都不能出门。
赵峰的工作容不得一丝松懈。这一天,有居民提着菜篮子就准备出门,赵峰赶忙上前询问情况。“不出去买点东西的话,没有东西吃了。”赵峰立马协调解决:“催紧一点,让他们早点送来。”原来前段时间赵峰就开始想各种办法找供货商购买物资,但还是无法满足社区所有居民每天的需求。他又建了几个“买菜群”,号召居民预订第二天要吃的菜。快到中午的时候,蔬菜先来了,下午两点,肉也送到了。
之前准备自己出去买菜的居民对赵峰说:“如果你们需要志愿者,我来支援!”
赵峰在这个社区住了很多年,他说:“来来去去都是我的老邻居,这次的疫情把我们又紧紧地牵在了一起。”
他们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治病救人。在这些冲锋陷阵的医护人员身后,还有一支队伍专门负责他们的防护工作,他们的专业叫医院感染控制,吴安华就是一名院感专家。他说他们的工作就是要为医护人员筑起一道坚实、安全的防火墙。
下午5点,吴安华来到广西第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驻地,这已经是他当天的第四场防护培训了。像这样的培训,吴安华已经开展了80多场,经他培训的医疗队医护人员超过一万人。他说:“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松,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1月21日,吴安华从长沙赶到武汉,深入武汉市肺科医院、中南医院等定点医院调查医院感染控制的情况。大年初一那天,他还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驻地间,跑了200多公里,给6个医疗队进行培训,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
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驰援而来,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为了给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筑起安全防护的屏障,这位年近60的院感专家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他曾用5天时间完成了对30支医疗队近4000人的培训。
如今,吴安华已经在战“疫”一线的湖北武汉坚守了一个月,他就像一个敏锐的“灭火队长”,总能觉察到医院内部感染防控可能出现的漏洞,提前消除隐患。让他欣慰的是,目前,前来支援武汉的各地医疗队员已有4万余人,没有一人感染新冠病毒。(文/王汝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