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我们带着“家”一同去武汉
从来没有以如此匆忙的脚步离开家。2020年2月9日下午3点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的我接到辽宁省新冠肺炎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王玮教授的电话。王玮教授是我所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也是我的师姐。
王主任的声音和平时一样,温柔中带着刚毅。“刘璠同志,医院和科室决定在自愿报名参加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战斗的同志们中选择一批同志5点半集结前往武汉抗疫前线,有什么问题么?”
“没问题!”
“好!请你立即做好准备,5点半准时在集合地点集结。”
“好的,主任,马上准备,保证按时在集合地点集结。”
该准备点什么呢?我该马上给爱人打个电话!不行!不能打电话!我知道她此时正在辽宁省新冠肺炎诊治沈阳中心作为ECMO(体外膜肺氧合)小组的组长为一位危重型患者进行ECMO治疗。我还是应该马上去医院!那里还有一直由我负责诊治的8名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8名普通病房患者。从新年伊始我一直每天守护着他们。
我是最了解他们的。此时马上离开,我如何放心得下。顾不得再仔细看一眼自己的小家。也顾不得一路上偶尔经过的带着厚厚口罩的行人们诧异的目光,我带着匆忙塞进衣箱的几件换洗内衣向医院飞奔而去!一边往医院赶,一边在脑子急速地汇总这16名病人的情况。赶到医院,我开始书写总结病人情况,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和处理方案,并不时瞥着对面墙上的挂钟。分针追着秒针,时针赶着分针。你们为何不愿为我和我的患者们休息片刻。
关键之时,年轻的医生祁维一赶到了。“刘老师听说你要去武汉前线,我就知道你肯定放心不下这些病人。请你来口述,我来记,这样快一些,我保证完整的记录下来并和留守的同志们一起照顾好这些病人。你放心吧,我们支持你把武汉抗疫战斗打好。”
赶到集合地点时恰好是5点半。喘息未定,我惊喜地发现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小到牙膏和牙刷大到羽绒服等完备的物资。清点物资,剪头,打增强免疫针,接着就是庄重的动员仪式。尚红院长慈爱的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员,那目光中有不舍也有决绝。
“去吧,勇士们!去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实践你们的誓言的地方!家里人等着你们回来。你们回来时定是春暖花开,你们回来时定是载誉而归!”
去往机场的大巴闪着双闪,似乎在催促我尽快登车。我的爱人还没来到,我怎么舍得离开。登车之际,我看到了她。远远地她告诉我她也要去机场,要给我再整理整理行装。那么远,我还是看到了她匆匆从隔离病房赶过来时没来及梳理的长发,我看到了她的疲倦,更看到她的留恋。在机场大厅我想偷偷地吻一下她的脸颊,被她躲开了。我们留下了一张合影,合影里我与她挨得很近很近。过安检前她狠狠地握了一下我的手,我深深地记下了她的温度和触感。就这么带着这温度和触感一直回首回首直到看不到她,直到后来到了武汉协和西院,无数次消毒洗手也没有把它们洗去。
登机前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的领队王振宁书记将我们59名队员召集到他的身边。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儒雅中带着豪放。
“兄弟姐妹们你们离开家,离开亲人。你们去奉献,但我要保证你们不是去牺牲。请相信我,我们现在是一个新的大家庭,我是兄长,我来保护你们。每一位队员请看看你的左右,你的身边都是你新的家人和战友。”家,原来我们带着家,带着它一同去武汉。
王书记实践着他保护我们的誓言。在武汉第一天唯一的任务就是强化感控学习。集体学习,一对一练习穿戴防护服训练,再由书记亲自一名一名考核过关。负责感控管理的张欣医生紧急制定驻地感控细则。学习,执行,检查,纠正。兄弟姐妹们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与自己小家的第一个不同就是规矩多管理严。
“在家里也不能放松么?”
“不能!”在这个大家庭里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要合理划分,严格执行。
到武汉的第二天,我们医疗队就全员接管了武汉协和西院的13楼东病区的50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第一天严格的感控训练让我们迈进隔离病房的步伐从容而坚定。医生团队和护理团队都在有条不紊地投入战斗。我们利用信息化方法快速整理出50名患者的病情特点。依据国家新冠肺炎指南对他们认真地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医生和护士们深入病房,武汉话和东北嗑响彻病房。一瞬间,整个病房都知道辽宁医疗队来了,来帮我们了。
武汉协和西院尽全力保证我们医疗队的物资供应。即使有充足的的弹药,战斗还是无比艰苦的。医疗队首先都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敌人,新的系统和新的流程。此外隔离病房里层层防护服下汗流浃背,重重护目镜内湿气弥漫。如何完成医疗工作并保证医疗质量,如何发挥出我们应有的医疗水平并不断提升?在实践中我们学习,总结和修正,根据武汉协和西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程和预案。保证每位医疗队员知道做什么也知道怎么做。
病人诊疗上有困难了,我就给王玮主任打电话请教,因为我知道辽宁的1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都在她心里脑里,那是“杠杠地有经验”。王振宁书记还架通了医疗队与辽宁新冠疫情防控应急平台,有疑难危重病例可以随时会诊。
短短10余天这个大家庭在王书记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克服种种困难,医护协同作战。进行了两例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第一例肺开放和俯卧位通气和第一例胸腔闭式引流。6位病人由重型转为普通型,一位病人痊愈出院。隔离病房里大家忙忙碌碌,出了病房手肿了,眼睛涩了,耳朵裂了,鼻子破了,口干了,嗓子哑了。兄弟姐妹们带着脸上深深的压痕对视一笑,抓紧休息吧!下一轮进隔离病房我们还需要体力。
休息时最喜欢听的就是医大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简称)又给我们送给养了。走廊里此起彼伏的都是“家里又寄东西来了”,“快看看是什么”。我们其实不缺什么,可是家里人总是觉得我们什么都缺!你说怪不怪?
来武汉10几天了,特别想爱人、儿子和父母。爱人在电话里告诉我儿子可乖了!作业完成的可好了!可想爸爸了!其实她也没有看到儿子。她也一直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我在武汉进入隔离病房的第一天。她正在步入隔离舱为辽宁的另一位危重型患者进行ECMO治疗。出舱后还要自我隔离。儿子一直在爷爷奶奶家。到武汉后还没有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不敢打!打电话时一定会哭的。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儿行千里母担忧。
离开家时电话里告诉妈妈“我要去武汉了。”电话那一头“老刘,你儿子要去武汉了!你爸说知道了,你去吧!”听听我的洒脱爸妈。不应该嘱咐嘱咐我么?不应该唠叨唠叨我么?你们俩一直很能唠叨的啊。爸妈妈妈应该会担忧我吧!
差点忘了说我们这个援武汉医疗队大家庭又有了很多新家人:黑龙江齐齐哈尔护理团队的30位白衣天使和武汉协和西院的肖维民主任、张玲玲护士长、王晓静医生、晏鑫医生、李燕医生、李弦医生、马静医生、朱露医生、董翔宇医生和吴海浪医生。
仔细想一想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家。小家是家,医疗队是家,医大一院是家,辽宁是家,武汉是家,国更是家。家里遭了灾,来了病魔,我们一起守护家人,战胜病魔,保卫我们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