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锐评】文明素养铸就疫情防控的精神之盾
文明素养铸就疫情防控的精神之盾
特约评论员 陈映霞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全国多个省、市区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随着疫情发展,各地涌现众多“逆行者”、奉献者、捐助者的感人事迹,他们在病毒的阴影下给我们以莫大信心和鼓舞。但与此同时,有人散播谣言,各种真假信息使得人心惶惶;有人趁机哄抬物价,或是直接制造销售假冒伪劣防护物资大发国难财;有人隐瞒病情,假报瞒报出行信息四处聚会;有人视鄂籍人士甚至鄂牌车辆如洪水猛兽;还有小区全体业主拒绝医护人员回小区;甚至大理市政府还强行截留重庆口罩上演现实版“劫道”记……这些事件都充分表明,在疫情防控中除了制度保障、物资供给、法律规范、科学研发等硬核措施外,还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的文明素质、精神文明教育等软供给。
基于此,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2月6日中央文明办发出《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级文明办切实推动精神文明教育工作落实落地,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充分说明党中央和政府对疫情下人民群众文明素养的高度重视,是指导我们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行动指南。
那么,在疫情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素养?我们怎样才能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做好针对性精神文明教育?笔者以为,这几方面的素养是尤其突出和重要的。
首先要加强科学素养。各种谣言和小道消息的传播、各种忧虑抑郁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无知”有关,对病毒本身的不了解、对防护措施的不了解、对政府相关举措的不了解是产生这些问题和现象的主要原因。谣言止于智者、恐惧消于心安。只有让人们掌握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知道如何去防护、如何去隔离、如何得到救助,人们才不会恐慌、才不会信谣传谣,才会保持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政府要利用官方媒体及时即时发布疫情防控权威信息,以增强人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国家卫健委颁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的防护指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等文件,为广大人民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和做好防护提供了科学指导。与之相配合的就是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以人们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去进行这些知识的宣传普及,让其深入民心,成为人民真正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只有以科学为武器,人民才有底气、有信心去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其次要强化生态文明素养。2月初,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文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可能和2003年的SARS一样仍是蝙蝠;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沈永义团队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这两项研究成果让野生动物和“野味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让人们再次开始反思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和健康生活的必要性。许多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着病毒,但当它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时,这些病毒并未对人类社会产生过多影响。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地方流行起吃野味的风气,有的人甚至还竞相攀比,越野越好、越珍稀越有面子,各种野味餐馆、野味市场兴盛。结果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传染了人,有些病毒还人传人并导致重大疫情的出现。这样的恶果其原罪不是动物而是人自身,是某些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发生了变化,是某些人不再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结果。要知道,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在通过实践对自然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也会受到自然规律和各种自然条件的制约。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片面以人为中心,只会让人类受到自然的报复与惩罚。所以要有效防控疫情,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意识,要让人们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动态平衡关系基础上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再次要提升社会素养。如文前所述,在这场大疫中,涌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勇于牺牲、助人为乐、共渡时艰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却也出现了诸多自私自利、不诚信、不友善的行为与个人,这些都是人性的写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的一员,我们在被他人需要着的同时也需要着他人,我们在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也实现着自己的某种需要。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他自身、生成他自身,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是大非和危难时刻,能不能挺身而出承担起社会责任,既是对一个人本性和灵魂的重大拷问,也是对社会共同体内在聚合力的重大考验,社会的存在和延续需要这样的共同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面对新冠肺炎引发的重大疫情中所出现的各种负面和自利行为,我们更要重视和提升人们的社会素养。我们要鼓励人们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协作互助的优良传统,培育文明有礼、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建立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的人际关系,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从而打造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的社会环境。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正确部署下,科学防控,软硬措施双管齐下,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期待,疫情过去的时候,人们心中继续保有科学之光、生态之美和社会之德!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