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疫情防控 | 武汉,别忘了严防死守是你的强项
之前文章提到,我们正进入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正是最吃力最吃劲的时候。
梳理2月1日的消息,这种感觉是越来越强烈。
中央指导组对疫情防控形势判断,出现了一些新提法——
“孙春兰指出......要切实落实省、市主体责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各项措施做实、做细、做到位。要针对病毒传染性增强的新形势,紧抓窗口期,一定要把传染源控制住,切断传播途径,阻断疫情传播蔓延。要高度重视医护人员感染现象,建立巡查制度,梳理查找漏洞,把潜在的感染风险点找出来,切实保障医护人员安全。要统筹做好医用防护物资保障工作,激活本地产能,提高分配效率,对各类物资的生产、运输、分配、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精准管理。”——据央视网
按陶然笔记的理解,这些内容,环环相扣。
主体责任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病人收治排查、床位安排调度、物资精准发放。
这些工作做不好,将无法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进而会给一线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直接影响到病人救治这个最核心的问题,影响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做不好,给全社会每一个人带来负面影响。
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从中央指导组的表述措辞,还是从网上接二连三爆出武汉和湖北的问题看,在疫情防控的“防”上做得恐怕并不到位。
其实武汉也好,湖北也好,现在的条件已经有充分改善,有中央对湖北、对武汉的大力支持,有各个省份的伸手相助,全国统一生产调配物资的支援,还有全世界各地的援助——湖北不是孤军,武汉也不是孤城。
但是,为什么大家现在对当地的疫情防控怨气仍然这么大?
为什么疑似病人的诊断收治节奏依旧跟不上?
为什么武汉红十字会的物资调配持续引起全国持续关注?
为什么中央指导组要强调高度重视医护人员感染现象?
这背后恐怕反应出组织调度方面不小的问题,得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地去改进。
对现在的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中央指导组已经说得很清楚——
打赢这场攻坚战关键在“防”,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强物资调配,坚决防住源头,阻断传播途径。
现在看,春节假期虽然几度顺延,但是将在不久后结束。在那之前,疫情防控无论如何也要取得明显进展。
全国疫情防控重点在湖北,武汉又是重中之重。
毫不夸张地说,中央指导组眼下紧抓的窗口期,就是武汉的生死关头。
不过,虽然工作存在问题,但是在武汉和湖北的人们,身心承受的压力绝不是外界所能想象的。
疫情防控到现在,特别是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又限制了市内交通之后,经过这么多天的反复,对这座城里的人的心理身体都是极大考验。
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和家属,难以收治和不知何时能复工的焦虑,24小时不停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包括所有没日没夜在为疫情防控出力奔走的人,已经逼近极限并不夸张,再加上整天面对网上满屏滚动的负面信息,谁又能拍着胸脯保证会不会情绪崩溃呢?
武汉需要加油,湖北需要加油,已经没有退路可言。
那么,武汉能不能防住?湖北能不能守好?
不知道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是怎么想的,但大家千万别忘记了——
严防死守,恰恰是武汉,是湖北的强项。
22年前,1998年的夏天,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的特大洪水,湖北全线告急。
武汉市从7月中旬开始暴雨不断,近50%的城区积水,长江水位又持续上涨,江堤告急。
武汉危在旦夕,湖北危在旦夕,一旦守不住,将给全国汛情防控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那正是生死关头。
那一年的8月7日,长江上游出现第四次洪峰,长江九江大堤发生决口。
也是在8月7日这一天,在武汉市汉口江堤龙王庙闸口守堤的16名党员,一起立下生死牌。
“誓与大堤共存亡”。
九头鸟的那种“不服周”的性格,那种绝境中不要命的狠劲,都写在这块牌子里面。
这块“生死牌”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文物,被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今天,22年过去了,这差不多是一代人的时间。
到今天,这一代武汉人,这一代湖北人,同样面临严峻形势,疫情防控也同样关系全国形势。
我相信,九头鸟面对生死的狠劲,不会只留在记忆里书本里,不会都丢到博物馆里,一定会传下来!
莫忘了,严防死守是你们的强项!
(文中网图,侵删,原题为《关注疫情防控 | 武汉,别忘了严防死守是你的强项》)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