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讲好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敦煌故事”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保护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文明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我们要讲好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敦煌故事”。
敦煌,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立河西四郡时正式得名。“敦煌”一词,东汉应邵注释认为:“敦,大也,煌,盛也。”唐《元和郡县图志》解释说:“敦,大也,以其开广西域,故以盛名。”裴矩也在《西域记》中说过,去西域道路有三,“发自敦煌”“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可见历史上的敦煌,就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战略基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中心。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敦煌石窟群在上起十六国、下至元代的连绵千余年间陆续营建完成,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等石窟群。从彩塑、壁画、洞窟建筑,到藏经洞里的文献、绢画、书法,敦煌凝聚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粹。敦煌是中西文化的荟萃之地,以石窟壁画、敦煌遗书为代表的敦煌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强盛才能文化繁荣。“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日益发展,敦煌文化逐渐成为推进民心相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共建“一带一路”,敦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被赋予“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2016年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提出殷切期望。几年来,敦煌文博会聚焦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这个主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敦煌文化,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敦煌文化的创造力和中国文化传播国际影响力将不断得到提升,要继续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绘制文明交流互鉴新画卷。(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