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原是人间烟火 待我千里归乡
金鼠迎福。(中国台湾网 刘川 摄)
中国台湾网1月24日北京讯 (记者 刘川)关于家乡,我们中国人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执念,每逢佳节,无论千山万水也要回到那熟悉的地方。被我们称作“家乡”的地方,除了血脉相连的亲人,还有长久的生活里潜移默化继承到的种种生活方式。或许乡音可改,但唇舌之间对于乡味的执着终生难改。
春节将至,最先飘散出浓浓年味的地方,一定是菜市场。只有这里,无需以喜庆的装饰来点缀、无需播放喜庆的音乐来烘衬,自有那些临时搭起来的小摊挂起红火的年货,自有商贩和一拨又一拨的人们高声喊着“要过年了”。在这里,四季轮转之间承载了每一个家庭的爱与温暖,年岁轮回里又传递着带有家庭烙印的独特口味。
菜市场还有一种魔力,便是无论你说过多少句“我太难了”,在这里都能被治愈。你看,卖冬瓜的摊贩总是会送一小把香菜,这个时候你就会想再买一点牛肉、回家焖一些米饭,冬瓜牛肉的汤汁拌着米饭,飘散出一些香菜的诱人,别提多带劲儿;土豆和胡萝卜、青椒总是在一起,单炒一道土豆丝、或者加一点胡萝卜丝、青椒丝点缀,如果再用薄薄的煎饼一卷,又是一道美味;茄子爱吃油,猪肉末加辣酱炒成肉馅儿塞进切好的长茄子里进烤箱,出来就是滋滋冒油的茄盒;厨艺不那么精致的,也能搭配出黄瓜拌木耳、韭菜炒鸡蛋,再不济,白糖拌西红柿也足够甜蜜。
逛到肉铺和海产区域,就格外思念家里的老人。每逢年节,正是他们兴冲冲地买好鸡鸭鱼肉,热火朝天地忙活着,耐心地在煤气灶上用高压锅炖好骨肉分离的排骨,猪五花剁馅儿掺上白萝卜和淀粉捏成一个个圆满的肉丸子下锅炸好,更不用说烧肉、过油肉这些须提前备好的半成品。至于海产,浸泡吐沙的、剥壳去线的、刮鳞去内脏的,没一个省心,但新春佳节最大的仪式感不就是这厨房灶台间的忙碌吗?
至于每家每户,有的人家偏爱咸鲜,油盐稍重,再辅以味精提味儿;有的人家爱好甜口,糖醋和拔丝就常见一些;有的人家重辣,隔三差五热油起锅炝油辣子;有的人家离不了醋,油桶便被“委以重任”成了打醋的家伙事儿……每个人的口味,都是“家”的另一个含义。这里是一生的起点,亦是一生的归路,家乡总是有新的变化,但饭桌上的菜肴和口味却停在时光里,从未改变。
在菜市场看到的,不仅是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菜篮子”花样多、品种全,更是餐桌也是生活,一方面是脱离父母辟地开天,一方面又是承袭父母苦辣酸甜。人间烟火,不就是从菜市场的热闹开始飘散吗,飘散着人们血脉里传承的爱、飘散着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飘散着辞旧迎新绵绵不绝的希望。(完)
市场商贩。(中国台湾网 刘川 摄)
采购蔬菜。(中国台湾网 刘川 摄)
年年有余。(中国台湾网 刘川 摄)
牛羊肉铺。(中国台湾网 刘川 摄)
迎春纳吉。(中国台湾网 刘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