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脱贫攻坚报告:脱贫之路如此铺就
脱贫之路如此铺就
——来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脱贫攻坚报告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集边远、民族、贫困、山区于一体,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现象复杂,是我国西部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近年来,楚雄州组织基层党组织和乡镇干部职工等与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共同组成“十万扶贫大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特色产业等,真抓实干,牟定、双柏等6个县已实现脱贫摘帽。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集“边远、民族、贫困、山区”于一体,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现象复杂,是我国西部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但就在这里,写下了这样一份脱贫攻坚成绩单: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4.3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5万人,贫困行政村从644个减少到188个,贫困发生率从12.25%下降到2.5%。2017年,楚雄州牟定县、姚安县成功脱贫摘帽。2018年,双柏、南华、大姚、永仁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目前,只有深度贫困的武定县尚未摘掉穷帽。
扶贫搬迁“挪穷窝”
“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攻坚往实里抓,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楚雄州委书记杨斌说,武定县贫困人口总量、贫困发生率、深度贫困人口占比在楚雄州10县市中均位列第一,脱贫任务占全州三分之一。目前,武定县有2个乡镇、68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943户2.5万多人未脱贫,占全州贫困人口的55.7%,贫困发生率9.88%,脱贫任务艰巨。
在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委会永吉村红土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整齐的楼房、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宁静安详。武定县易地扶贫搬迁红土田集中安置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张加亮介绍,安置区涉及全县11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43户1881人,是楚雄州最大的集中安置点。现在已新建安置房11栋29个单元348户,总建筑面积3.24万平方米,总投资1.12亿元。
张加亮说,根据有关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补助标准为每人2万元,拆除旧房另奖补每人0.6万元。截至2019年4月30日,安置区343户易地搬迁群众全部入住。现在,安置区内有4栋楼房改造为幼儿园,附近的几所学校和一家医院,保障了搬迁户的就学与就医。“为了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招商引资,将在安置区附近建设建材交易市场和机动车检测站,优先安排搬迁户就业。”
武定县委宣传部长段海介绍,“十三五”时期,武定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782户1.1万多人。全县共设集中安置点36个,集中安置搬迁对象2220户8957人。目前,全县2万多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已如期完成,307个基础设施特别薄弱村的改造提升也全面完工。
“老木坝村有10个村民小组、345户,其中217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刚刚实施完“美丽乡村”建设的老木坝村,村党支部书记张自福说,“村里新建了村史馆、民族文化广场、休息亭等,传统民居基本是在土木结构基础上加以修缮,并未大拆大建”。现在老木坝村的村组道路、电力、广播电视、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都已完备,180户危房完成改造,住在山脚地质灾害易发区的40户贫困户也已搬进安居房。村里发展了蔬菜、核桃、中药材种植,不少村民还通过特色养殖实现了增收。
2016年至2018年,楚雄州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万户、5万多人;建设城镇安置点143个、安置3万多人,占总搬迁人口的67.74%。
特色产业“战穷业”
“要依托实际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在武定县发窝乡阿过咪村委会刀甲易地扶贫搬迁点,正在调研产业扶贫的楚雄州州长迟中华说。
武定县发窝乡阿过咪地处乌蒙山腹地,山高坡陡,行路、吃水、上学、看病、安居、致富,无一不难。近几年,有6个自然村178户727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崭新的刀甲搬迁安置新村。同时,村里种植花椒2952亩、石榴2000亩、辣椒500亩、豌豆200亩,退耕还林2594.3亩,陡坡地治理1168.9亩,加上传统种植养殖,阿过咪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开始具备“造血”功能。
在武定县猫街镇猫街村的胤泽农业出口蔬菜基地,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发展高原特色蔬菜产业,为这个贫困村引来了活水。据了解,猫街镇所辖15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2018年底,猫街、百子和仓房3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
去年顺利脱贫的村民钱绍兰大半辈子都在山里种地,现在成了蔬菜基地的工人,每年能拿近2万元工资,另外还有合作社分红。2016年3月,云南胤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了猫街镇550多亩地,建起山区高原特色精品出口蔬菜种植基地。
猫街镇副镇长杨绍君介绍,当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全村3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以沪滇帮扶产业合作项目资金482.5万元入股胤泽农业,作为贫困户资产收益股金,公司将收益的5%分配给合作社,合作社将收益的20%留作村集体收入,80%二次分配给贫困户。去年,猫街村委会获得5万元以上集体收入,贫困户户均分红500元。
短期困难要解决,长期规划更不可少。过去3年,武定县先后建成了以白路、环州为主的5万亩早青豌豆种植基地,以猫街、高桥等地为主的5万亩高山绿色蔬菜基地,以及狮山镇樱桃、己衣镇芒果等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同时,还引进并培育了康骋中药材等农业龙头企业31家,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培育57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万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990元。到2018年底,武定县共减贫1.8万多户7.5万多人。
目前,楚雄州共有499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9万户、30.05万贫困人口发展扶贫产业,主体带动覆盖率达到100%。
十万大军“拔穷根”
在楚雄,经常听到“十万大军抓扶贫”的说法。杨斌介绍,全州1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03个乡镇8240名干部职工,1100个村(社区)3558名干部,1万多个村(居)民小组1.7万多名干部,4万多名农村50岁以下在家党员,3万多名机关事业单位挂包干部,2768名驻村工作队员,共同组成了“十万扶贫大军”。
在投入上,楚雄坚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以上安排到深度贫困县和贫困村,2019年全州计划投入整州脱贫资金88.35亿元,其中将投入武定县16.68亿元。在力量上,向深度贫困地区发力,实行州委书记、州长“双挂包”武定县负总责当总指挥,2018年先后两次增加武定县的挂包帮扶力量,从州级41个部门增派结对帮扶干部1408人,从州级71个单位向武定县新增派9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州级152家挂包单位有71家在武定县挂包,占46.71%。
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楚雄州委副书记李明介绍:“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好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坚守一线,吃住在村、当好先锋;开好党员会、贫困户会议、村民小组长会、户长会‘四会’,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罗干莫村是武定县东坡傣族乡最偏远的村组,全村104户410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89户351人。今年4月,武定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教导员李文芝与同事在走访罗干莫村贫困户的路上不幸牺牲。李文芝牺牲后,帮扶贫困户的接力棒继续在全州公安系统传递。目前,李文芝包保的4户18人和武定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包保的15户60人全部脱贫出列。(记者 瞿长福 周 斌 通讯员 左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