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青海湖: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中国台湾网 刘洪羊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12日青海讯 (记者 刘洪羊)12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记者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青海湖,三个小时后,我们便爱上了这里。临返程前同行的记者还在依依不舍地感叹:“要是能在这枕风入眠,伴水而居就好了。”
由大到小由小到大,见证惊爆眼球的变化
“2003年,我来到青海湖的时候,它仍然处于萎缩状态,直到2005年开始,青海湖以每年20公分的高度回升。如今,和2004年的各项数值相比,青海湖整体水位高度上升了3米,面积扩大了300平方公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向记者介绍,“以前有的人直接把车开到湖边,开始洗车、洗臭脚丫子,现在这这种情况完全没有了。”可以说在长达17年的工作中何玉邦见证了青海湖“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沧海桑田的变迁。“特别是2018年后青海湖上涨的速度,真是惊爆眼球,本想在60岁才看到的情景,居然提前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共同努力。
不敢贪天功己由,突出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包括青海湖在内的青藏高原由干冷性气候转变为温室性气候。青海湖流域温度增加0.4摄氏度,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导致高山冰川、高山积雪持续融化,降水量增加,融水雨水使入湖河流径流量增加,为青海湖水位的回升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此外,从2000 年开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对西部生态保护增加了投入。据记者了解,青海省政府先后投入1.78亿余元人民币,实施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近50余项。并以生态为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把青海湖周边区域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在核心保护区严管死守,防止污染和过度开发。在一般控制区内,做好乡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作,并进行生态研学、自然体验活动。“这不仅是一个门票经济,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乡镇真正的发展”,周玉邦强调,“旅游无外乎就是吃、住、行、游、购、娱6字,吃、住、购、娱,依托当地乡镇;行、游在青海湖边,让老广大的游客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
“最好的保护方法是什么?不要去干扰他。我一直说三句话,我爱你跟你没关系,这叫保护;我爱你跟你有关系,这叫利用;我爱你跟你很有关系,这叫开发。”周玉邦包含深情的向记者说道。近几年,青海省政府通过强有力的依法抓建、依法治理,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主要表现为“三增、三减、一不变”。三增: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累计增加1.35万公顷;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增大,累计增大21.33公顷;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三减: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累计减少3960公顷。一不变:即保护区内保护功能性用地14年来保持不变。周玉邦表示,“三江源和祁连山的今天是我们青海湖的明天。但是青海湖的明天会更好,因为青海湖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完)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中国台湾网 刘洪羊 摄)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中国台湾网 刘洪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