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绿色”长沙县绘出美丽乡村幸福画卷
中国台湾网11月13日长沙讯 (记者 尹赛楠)碧波荡漾,河流蜿蜒。12日上午,“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采访团来到了位于长沙县高桥镇的金桥村,青山绿水之间,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高桥镇镇长苏波介绍当地污水整治情况。(湖南日报供图)
污水治理让昔日“烂泥塘”完成蜕变
走进金桥村,干净如洗的道路,整齐有序的房屋,绿树掩映下,一大片美人蕉随风摆动,不远处的景观池内,清澈的水流喷涌而出,瞬间引起了采访团的关注……“你们看到的,是村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水。”高桥镇镇长苏波告诉记者,村内以前的污水通常就近排放至金井河,造成河流水体较大面积污染,给百姓生活及农作物种植都造成了极大影响。
2018年起,长沙县全面开展“两河流域”及主要排口截污提质项目建设工作,对所有镇街排水进行截污治污,“高桥镇污水处理整镇推进”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标后排入金井河。(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通过改造,我们用一排排的管网将农户家的生活污水汇集到前处理装置内,经过格栅池、厌氧池、氧化池、提升池等层层过滤处理后,最后由景观池排出。”苏波说,处理过后的污水、黑水,就像“洗了个澡”,摇身一变,成为达到直排标准的一级A水。
水质提升了,环境变好了,经济效益也就跟着来了。“7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村级集体经济不足2万元的薄弱小村。”苏波告诉记者,靠着“活”起来的水,村里的百姓有了盼头。
“过去,这里曾是一处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废弃厂房,属于一家小型石膏板厂”,指着眼前的芦笋种植大棚,苏波回忆起了金桥村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石膏板厂对水质污染很严重,以前这里的村民都没人敢下河下塘,下去一次沾了污泥腿就会烂。”鉴于此,高桥镇让石膏板厂退出了经营,厂房就此闲置了下来。
2016年,高桥镇启动“精准扶贫”项目,为农民牵线搭桥引进芦笋种植,从此,过去的闲置资产,变成了金桥村里的100多亩芦笋种植基地。
芦笋种植基地。(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每亩预计产芦笋500多公斤,每公斤零售价在40元左右。”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芦笋均被长沙各大酒店和宾馆订购,订单不断,基本上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些都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昔日的烂泥塘,如今变成了绿色发展的先进代表。
近年来,金桥村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助力土地流转、推动村企合作等方式,依靠“农业+基地”建设,仅今年上半年,种植基地已经接待游客2万多人,单日接待游客最多的时候有800多人。几年的时间,金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当初的不到2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50万元。昔日污染严重的石膏板厂,如今成了绿色生态农庄;曾经让村民发愁的污染企业,现在生产起了绿色食品。如今的金桥村,正在生态文明建设性中完成蝶变。
垃圾分类助力长沙县按下绿色发展“快捷键”
告别金桥,采访团一路驱车向南,来到了春华镇春华山村,这里,同样是一派和谐的田园风景:白墙黛瓦,街巷干净,与金桥村并无二致。很难想象,几年前的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典型。
垃圾分拣员正在进行工作。(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蚊蝇多,到了夏天,村民们都不敢开窗”,春华镇党委书记李壮宇告诉记者,现在村子里,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放置两个垃圾桶,以便村民们进行初步分类。
从2014年起,春华山村围绕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环境治理等工作,不断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向住,激励村民共同参与建设,广泛动员村民筹资投劳。而在众多工作中,垃圾分类堪称最为重要的一环。
走进春华山村资源分拣中心,记者看到,分拣员们正在进行垃圾分拣,并将分拣后的可回收垃圾打包,搬运至仓库内……与想象中臭气熏天的垃圾站不同,在这里,记者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而在这个占地面积仅为1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内,墙面上分区域写着“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以提醒分拣员将不同种类垃圾“各就各位”。
分拣中心内不同种类垃圾“各就各位”。(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实施垃圾分类并非一帆风顺”,李壮宇告诉记者,起初村民并不配合,他们已经养成了垃圾随手丢的习惯,而对于学习如何进行分类,村民们也不积极。“当时村里的很多干部,只能自己动手,挨家挨户上门帮忙分垃圾。慢慢的,空气好了,村里变得干净了,村民们自然也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大家都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来。”
近年来,春华镇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新模式,全面推进二次分类,使垃圾减量达到90%,全镇多个村(社区)获评省级卫生村、环境卫生五星级乡村,同时也为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可供范示的经验。“以前镇上每个月的垃圾要运送100多吨,现在只有2吨。”李壮宇告诉记者,2017年启动垃圾分类减量示范村建设以后,每月送往春华镇垃圾中转站的生活垃圾减量至20吨;自2018年开展其他垃圾二次分类后,进入中转站的垃圾减至每月2吨。
目前,长沙县按照“全民动员、全力推进、全域覆盖”的思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之路。据悉,长沙县现已开展各类专题培训近3110场次,覆盖近80%的村民小组,发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20.5万份。不仅如此,长沙县的各个村(社区)均按每150户左右配备1名保洁员,建立专职化、专业化农村保洁员队伍,全力推行垃圾分类,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村里的道路变得干净整洁。(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污水变了模样,垃圾去了该去的地方,长沙县的美丽乡村画卷也越来越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