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从“民怨”到“民喜” 苏州“废旧扬新”打造出乡村振兴“活态样本”

2019-11-11 16:56: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南京11月10日电(虞启忠)在经历了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寸土寸金的苏南,乡村环境治理有哪些深刻思考?新时代,苏南乡村又是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近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走进江苏苏州昆山市和相城区,实地探访了两个样本,感受他们对生态建设的思考。

   走心,乡村废弃砖窑厂变身“梦工厂”

   一座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隐身乡村因为扬尘污染被关停的砖窑厂,能做什么?

   相对于很多地方一拆了之,苏州昆山锦溪镇祝甸村的干部和村民却脑洞大开,将砖窑厂变身为砖窑文化馆、众创空间、书屋、手工坊,还有窑烧咖啡屋、酒窖、雪茄吧等。这里现在正成为很多摄制组的取景地,很多年轻人举办砖窑婚礼的打卡地,更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创业者前来创业。

   依托“水园田居”资源禀赋的“窑”“水”“农耕”特色文化,祝甸村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路。

   锦溪祝家甸,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在锦溪,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这里曾经遍布制作金砖的窑厂,其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成为了锦溪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远眺祝甸村砖窑文化馆全貌

   进入祝甸村,远远可以看到一个高耸的烟囱,这里便是祝甸村砖窑文化馆所在地。“这里原址是殿西砖瓦二厂,1981年建造的,90年代,因为扬尘污染严重,环境整治时被责令关停。”锦溪镇党委宣传委员赵瑜说。

   关停后拆还是不拆,摆在了政府面前。“不拆其实一开始来自村民,并不是行政。”赵瑜说,砖窑和农耕是锦溪镇的一个传统,这里的村民一直传承着种地和烧砖。扬尘污染影响村民生活,大家都支持关停,但如果关停后拆除,从情感是隔断了当地砖窑文化,村民们不希望一拆了之。

   不拆,又能做什么?怎么做?村民们无法回答。对此,镇政府和村委会,一方面坚持对砖窑厂进行安全维护,一方面积极对外寻求合作。经过反复寻找,对建筑不进行大规模改造,只是微整形,在安全美观的情况下,将砖窑厂打造成砖窑文化馆并融入政府招商理念的大胆设想最终形成。2015年,政府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士对废弃的砖窑厂进行了设计,主体框架结构还是保留,砖窑主体一层空间被规划为轻餐饮区和小型主题课堂,窑洞中设有意大利米汀Emanuele餐厅,餐厅集酒窖、雪茄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文化馆二层空间为砖文化展示区、大型会议区等配套功能区。“现在这里已经是名声在外,周一到周五锦溪镇的双创团队分享会和小型会议会在这里举行,周末则是亲子活动的好去处。”赵瑜说,窑厂的烟囱是1981年10月分建造的,当时由2个工人花了一年多时间一层一层垒加上去,现在会建造烟囱的工匠也很少了,保留烟囱也是一个活态的传承,而这里曾经是烧金砖的地方,情比金坚,昆山很多年轻人来办砖窑婚礼,讨个好口彩,这些对于市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比较活泼和活态的。

  图为祝甸村砖窑文化馆配套的民宿实景

   废旧砖窑厂变身“梦工厂”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因为政府对砖窑厂的规划也会征求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当地村民也是规划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政府通过项目的引入,对老百姓的创业、乡村文明等观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砖窑文化馆的品牌辐射越来越强,民宿、窑烧咖啡屋、手工坊等适合年轻人创业的项目不断吸引着当地乡村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乡村振兴的主力是年轻人。他们回乡创业无疑给村庄带来了更强的生命力。他们将城市文明带回乡村,他们更加注重乡村治理,比如垃圾分类等,这些又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父老乡亲,维护生态、共建美好家园成为大家一种自觉的行为。”赵瑜说,锦溪镇面积不是很大,东部是科创工业集聚区、中部是古镇区,祝甸村所在的西部是生态农业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做法,让乡村振兴工作目标更明确,随着政府和村民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将祝甸村打造成江苏最美田园乡村的梦想越来越真实。

   思痛,农业回归让昔日工业集聚村迎来“二次”生命

   “不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这句话,对于地处江南的沈桥村干部群众来说,从来没有如此深刻。

   苏州相城区,前些年以村级经济为重,区域内村级工业园众多,“散乱污”企业(作坊)集聚,是苏州五个市辖区中的生态洼地。

   隶属于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的沈桥村,地处阳澄湖西岸,面积3.12平方公里。2016年前,村级沈桥工业园聚集了167家企业(作坊),其中,家具作坊110家,且多为无证无照企业。彼时,行走在沈桥村,私搭乱建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油漆味儿。附近蚬山河,直通阳澄湖,由于“散乱污”企业违规排放,水质黑臭,长期不达标。太平街道沈桥村村党委副书记戴利伟说:“那时村民不敢开窗户、出门戴口罩,这里因为扬尘、污水等环境问题经常被周边居民、学校投诉,被市领导暗访、督办。”

   为了每亩几百元的租金,却失去自由呼吸、失去碧水蓝天,村民们完全没有料到环境污染会对自己生活造成如此重大的影响。街道和村委痛定思痛也开始反思这样的村经济发展模式代价太大。

   2017 年,沈桥村以沈桥工业园环境整治为契机,在街道的统一指挥下,全力开展“263”专项行动。“我们将村集体土地上的企业全部清理,腾出空地350亩左右,复垦复耕栽种水稻和鸡豆米,村庄环境有效提升。”戴利伟说。在沈桥村我们看到,金灿灿的水稻即将进入收割季节,村民们自留地上长满了各种有机蔬菜,区域内的河道清淤并建造了生态护坡,河道和道路两旁都种上了树木和花草,看上去一派江南田园风光,百姓再次露出了笑脸。

  图为废弃厂房被改造成阳州湖舟船文化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而在不远处的集镇旁,一处临街的废弃厂方被改造成沈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苏州阳澄湖舟船文化馆。据戴利伟介绍,沈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目前,沈桥村依托千米阳澄湖岸线及其传统非遗文化资源优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契机,联合多方力量打造苏州·阳澄湖舟船文化馆、蟋蟀盆展示馆等文化场馆。下一步,沈桥村将积极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示太平非遗文化魅力,让更多的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进一步打造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沈桥村三面环水,区位优势绝佳,是离城市最近的一片绿洲,大片农田出租给小企业小作坊,违背了绿色发展规律,最后因为散乱污被叫停付出了治理、复垦复耕的巨大代价,走了一段弯路。好在,这些污染只是对大气环境等造成了危害,没有对土壤造成污染,还可以复垦复耕,否则对下一代来说,我们就是罪人。”戴利伟反思说。

   据悉,现在沈桥村已经被纳入相城区整体规划,守住生态底线,还碧水蓝天于民是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绿色生态是沈桥村的金饭碗,将来可以从传统农业向高效现代农业转型,也可以作为城市功能升级的储备区,让土地亩产更高、更科学,成为相城区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戴利伟说。

[责任编辑:李奕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