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绿水青山下的靖安,用生态文明撬动金山银山!
中国台湾网11月11日靖安讯 (记者 尹赛楠)“有一种生活叫靖安”,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大概就是这层意思。如今的靖安,早已不仅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代名词。10日下午,跟随“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采访团的脚步,记者来到了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生态文明县,如诗般的日子仿若就在眼前……
三坪村兴起农家乐。(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由南昌市近郊的湾里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便进入了宜春市靖安县地界。车窗外,层峦叠翠,白雾茫茫,山水画意,尽收眼底。随着车速减缓,我们来到了靖安县的第一站——中源乡三坪村。
因地制宜 乡村旅游通往百姓致富路
中源乡三坪村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西南部,共有2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790人,过去,这里曾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我们这个村子,偏偏是人多地少,单靠自然条件,无法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三坪村党委书记陈煦和告诉记者,之前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虽说土地稀少,但这里的森林资源却很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达86%,夏季平均气温为20—22℃,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每立方厘米,是个天然大氧吧;不仅如此,三坪村素有“小庐山”的美誉,是避暑休闲的胜地。
“龙泉山庄”农家乐老板娘胡有琴接受采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依托周边优良的生态环境,三坪村抢抓机遇,搞起了乡村旅游。2000年7月,三坪村村民喻立新创办第一家农家乐(益寿山庄),经十多年的发展,全乡形成了以三坪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组的农家乐旅游产业。2015年8月,三坪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四年后,三坪村被列入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我叫胡有琴,今年42岁啦”,看着记者们包围过来的镜头,大姐似乎有些紧张。“2007年以前,我跟丈夫主要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之后听说村子里很多人开起了农家乐,我们也选择了回乡发展。”指着身后的“龙泉山庄”,胡有琴的脸上笑容满满。“每年到了旅游旺季时,我们的房源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抢购一空,常客会住三到四个月,包吃包住,人均在1500元至2000元,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
干净整洁的民宿。(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截止到目前,三坪村已发展农家乐207家,其中大型山庄10家,床位多达8600余张,旅游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200万元。如今,三坪村依靠乡村旅游,让当地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转变理念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夕阳西下,古楠成荫。告别了三坪,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向东,采访团来到了高湖镇古楠村。因村内留存大批珍贵的古楠木,故而得名。
古楠村内平整的道路。(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走进古楠村,顿觉神清气爽。背山临水,白墙黛瓦,干净平整的路面,枝繁叶茂的果树,行走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而在之前,这个仅有52户,228名村民的小小自然村,却曾是另一番模样。
“蓝天绿水,鸟语花香。但这样的美景,并没能为古楠人带来好日子。”古楠村党支部书记钟英华说,以前村民们一年到头就靠种几亩田,到山上砍几根竹子过活,一年下来,每人也就两三千块钱的收入。”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包括他在内的所有村民一直在探索的难题。
村民们悠闲地晾晒山枣干。(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正所谓穷则思变,近年来,古楠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整体要求,不断创新管理经营理念,通过成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将生态养殖、有机种植变为村子里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古楠村生态种养合作社共计流转山林、土地2100余亩,拥有养殖基地四个,种植基地四个。2017年、2018年每户分红4200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40100元。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口袋富,算不上真的富。只有头脑也跟着富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钟英华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初期,村党委通过建立一套自治法则,树立“同一个村庄、同一个家园、同一个公司、同一个梦想”的理念,进一步焕发了村务民主管理的新生机,形成了“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制定的村规民约大家来执行”,并将之写入公司章程,股东分红按每户村规民约得分比例发放。“民风正,村风淳,这样的古楠,才符合村民们的期盼。”
背山临水的古楠村。(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垃圾分类 乡风文明共筑秀美山村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也在不断思考:既然绿水青山能为当地百姓带来金山银山,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守住眼前的绿水和青山呢?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团来到了位于靖安县双溪镇城北新区的马尾山村,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亭引起记者关注。(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夜幕下的马尾山村,一派寂静与祥和。昏暗的灯光下,文化广场中的一角瞬间引起记者们的关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亭’是马尾山村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村民们可以通过刷卡、按键、自动开箱、投放,将不同的垃圾投放至不同的箱体。”据讲解员介绍,分类箱实行一户一码,村民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用累计的分类积分在垃圾兑换银行中换取相应的奖品。
近年来,马尾山村按照国家、省、市、县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分出碧水蓝天,全民参与,彰显文明双溪”为主题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召开户主会,确保垃圾分类手册每户一本,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通过制作65块宣传牌、22条宣传标语,发放390份宣传册,马尾山村真正做到了让垃圾分类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垃圾分拣员正在进行工作。(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秀美乡村宜居宜业,美丽山水流连忘返,文明村庄薪火相传”,如今的马尾山村,正在践行乡风文明的道路上不断加速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