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进博会 守望共同的梦想
【浦江观察】
作者:王丹
进博会传递出怎样的中国声音?世界又应该如何“解码”?“四叶草”里藏了哪些宝贝,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距离实现“共享未来”的美好愿景还有多远?进博会正式拉开帷幕的几天里,几千名新闻记者从未停止记录现场、捕捉声音、寻找答案、传播观点。即便这一天是自己的节日,也一切如常。
早就有学者说,转型中的中国是一座新闻富矿。而今处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的中国,还与世界进行着全新互动。时代的风云际会,发展的波澜壮阔,中国改革的荡气回肠……展现在新闻记者面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他们用手中的笔或镜头记录时代,树立起一个个进博会式的历史路标,而时间也将他们的名字印刻在路标上。每位新闻记者都以能在职业生涯中捧回冠有“范长江”“邹韬奋”名字的奖杯为荣,不仅因为这是对他们新闻业务能力的肯定和褒奖,更是因为这代表着他们接住了沉甸甸的精神馈赠。
在进博会新闻中心二楼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等几幅书法作品,它们多出自参加首届进博会报道的新闻记者。凡路过者都要瞥上一眼,虽无言,但似已心领神会,因为这是代代新闻人共同信奉的信条,一直坚守的初心。
从印刷时代到触屏时代,报道方式变了、新闻载体变了、舆论生态变了,但新闻人的责任和使命没变。唯有精神品格不丢,价值坐标不移,增强“四力”,讲好中国故事,与时代同频共振,方可谓不负韶华。
“今天你走两万步了吗?”下午2点多,一位沪上媒体记者发了一条朋友圈状态,这是她的例行“开工宣言”。对这群人来说,在路上,就是最好的庆祝,就是给自己最心安的礼物。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