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解析5G应用下银行金融服务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中新网11月7日电 一部手机在握,支付、转账、汇款、理财、小额贷款无所不能。随着5G通信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出现,更多新应用不断被创造出来。5G技术将给银行变革带来更强劲的驱动,加快银行业进入4.0时代,不仅助力改造硬件核心系统,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务发展,改变银行生态布局。
5G助力银行业务改良、服务升级,促进开放银行建设
目前,5G技术已从开发测试阶段逐步投入到应用阶段,5G商用元年正式开启。对商业银行而言,应积极把握5G发展契机,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改良公司业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自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内涵和外延。
虽然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爆发,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如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已经发展了一定技术水平,但是在业务迅速拓展中也暴露出一些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痛点。据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王燕介绍,5G应用能够为银行公司业务中的风控问题以及成本控制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在5G技术的推动下,大量人员和智能物体被接入到互联网,产生丰富而真实的数据,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全面的5G应用对企业信用评估和反欺诈提供了更多维度的风控数据、信息,对风控、授信模型的建立、判断贸易背景真实性上提供更多判断依据,有助于打造智能化嵌入式风控,建立高质量信用评级体系,同时也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扩大了银行的服务空间。
此外,技术应用创新可以扩大普惠金融的深度和广度,助力银行全面践行普惠金融战略。借助5G技术,银行的服务可以延伸到更多地方,满足小微企业、三农、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诉求,克服地域分散、信息不对称、风险可控性差、服务成本高等问题,让金融服务更平等、平常。
创造零售银行新业态,助力智慧金融
5G应用下的智慧金融服务还能从宏观层面助力开放银行以及场景服务等商业模式的建设。
在开放银行模式下,银行将与各种不同商业生态有机对接,形成典型的“平台+服务”运作模式。5G将带来更快的应用程序响应和更广的设备连接,可以满足智慧城市在通信方面的需求。智慧城市的建设对金融机构来说,意味着更全面的数据、更精准的金融需求、以及无处不在的金融场景。通过API 将银行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非金融服务能力,向同业、用户、合作伙伴开放,即把银行的服务植入到客户端、机构端和政府端,无感融入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借助海量的多维度关联数据支持,银行将在各类场景中为客户或用户提供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打造全场景化的开放银行金融生态圈需要重点考虑与谁合作、如何合作以及如何推动合作等问题,根据具体实践来看,前期各大商业银行均优先选择相对封闭的垂直场景切入,积极布局出行、住房、教育、健康、养老、社区、公共服务、B2C(Business To Customer,简称“B2C”)市场、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简称“B2G”)政务、理财与保障、数字内容与新媒体、旅游与酒店、运动、餐饮、跨境服务等15大场景生态领域。5G时代的大数据、物联网以及AI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将为银行的“全连接”开辟全新的可能。
随着5G技术的应用,开放银行的发展和银行数据开放将不断深化,银行本身将成为基础设施。未来不仅仅是金融服务通过开放API进入到各个场景实现融合性更高的金融场景,银行所打造的开放平台势必会孵化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和新金融发展趋势的全新金融服务体系。
如何应对5G时代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在5G构建的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生态系统中,可获得的数据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更加突出,金融风险的管控更加多维、实时和动态,高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然而在展望代际升级机遇的同时,新的挑战亦不容低估。
首先,商业银行应明确数字化、智慧化战略发展方向,紧密跟踪各行业5G应用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发掘金融服务的机遇和切入点。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敏捷组织。5G使得信息传递更快、并发更大、加快了产品创设的速度,服务交付也不再是单一的产品部门可以完成,而是要求渠道、产品、合规、运营、科技等诸多部门协同完成,传统科层制的总分行、职能部门的组织形式已经很难适应。第三,商业银行应全面推进科技更新迭代。应在使用新技术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既要摸清当前用户的金融需求特点和市场环境,了解国内外5G技术应用前沿,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总体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式。
相比现有相对封闭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言,万物互联无法避免使得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接入更多的外部网络,5G接入的用户、设备种类增多,风险随之叠加,金融机构很可能将面临更大规模、更高频次的恶意网络攻击。
为此,银行应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筑牢风险防火墙,防止新技术带来的跨界风险、操作风险等。其次,银行应提供更加广泛和严密的隐私保护方案。在内部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监管和应用系统,针对各个板块和条线设立数据风险和网络防火墙,避免人为操作风险导致的隐私泄露和账户买卖行为。再次,银行应和终端公司联合起来,完善用户信息采集的检测、审核与预警机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的数据上传、网络切换等都会出现漏洞,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并存,因此对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应通过技术监测、设置防火墙、防毒墙等技术手段进行监管,并且对关键的技术人员进行机制约束,包括A/B岗、轮岗、多维度交叉监督等,防止隐私暴露和数据泄露。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银行朝数字、智能型银行升级已成必然之路,商业银行只有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困难与挑战,才能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站稳脚跟,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客户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