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救助资金绝不容“黑手”乱伸
农村低保救助资金绝不容“黑手”乱伸
首席评论
□阅 尽
报载,民政部不断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建立起从部到省市县的四级联动快速响应机制,集中查处一批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向低保救助资金“伸黑手”的违纪违法案件。6至9月,全国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92.8万户、185万人,新纳入低保96.5万户、185.4万人。同时,地方各级民政纪检监察机构共立案160件,问责干部182人。
农村低保是国家对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兜底”之举,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但在一些地方,财政低保资金却沦为“唐僧肉”,有的基层干部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大搞“关系保”“人情保”“福利保”,致使不符低保条件者也吃低保,而真正有困难的群众,则因各种原因“漏保”“脱保”,享受不到应有的权益。这不仅严重扭曲了低保政策,也大大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个社会的文明及公平与否,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穷人能否获得基本保障。近年媒体屡屡曝光的材料显示,一些地方的农村低保政策变调走样情况突出,个别手握“微权力”者通过骗取、侵吞、截留等方式掠夺群众的“活命钱”,其手法方式不断花样翻新,群众反应强烈,甚而引发民愤,其危害绝不容小觑。
一些地方出现低保乱象,原因诸多。除了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外,亦与监管不严、审查不力等因素有关。有的地方因扶贫力度加大,贫困户脱贫了却未及时退出低保,致使已不符条件者继续享受低保。而有些脱保者则因家庭变故,如患重大疾病等又返贫,却因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未及时将其纳入低保。因此,要消除各种乱象,对低保对象就要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良好的进退机制。
当然,关键还是要确保低保制度的规范化与公开透明运行。有的地方之所以低保乱象频出,盖因低保户的认定与低保金发放暗箱操作,由个别村干部或基层领导一人说了算,村乡究竟哪些人享受低保,群众不知情更无权过问。因此,要根除这种现象,就需强化低保制度在基层的规范化运作,并辅之以刚性的透明公开机制。哪些人符合低保、哪些人该享低保,群众心里最清楚。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监督和防腐剂,推进低保信息的公示不可或缺。
低保是惠及千百万贫困民众的“阳光”惠民政策,最容不得黑手与阴影介入。而要确保低保制度的正常实施,就须有完善的审核追责机制。对有渎职行为或以权谋私者要严肃究责,对向低保金伸黑手者更要及时曝光,严厉打击。只有筑牢低保政策的安全监管网,才能充分释放低保制度的公平正义。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