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军事智能化发展呼唤相关国际规则

2019-10-16 14:48: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号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可能产生主导性、颠覆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要军事技术,军事智能化正成为大国谋取战略优势和军事“代差”的新途径。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提出的五大核心技术领域,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石,试图保持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先发地位和领先优势。2016年8月,美国防部国防科学委员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自主技术发展已处于即将取得突破的临界点,应加速推进其向作战应用转化。俄罗斯则着眼未来20年智能技术、无人技术创新,于2014年成立了机器人技术科研实验中心,又于2016年3月发布《2025年前发展军事科学综合体构想》,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军事应用。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纷纷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军事智能化发展。

  然而,在世界大国竞相角逐军事智能化的同时,约束军事智能化的国际规则却仍是空白,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加强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把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关在可控的“笼子”里,已成为国际军事磋商与合作的重要议题。

  制定相关国际规则,是引导军事智能化良性发展的必要之举。从人类战争史看,一种新的军事技术及相关武器装备,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打开失控的“潘多拉魔盒”。地雷、生化武器、集束炸弹等武器的滥用,已对人类造成巨大伤害。通过制定战争法等国际规则,可以对这些武器的滥用产生制约。例如,国际社会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核不扩散条约》等系列国际规则,从而使核武器的实战作用让位于威慑作用。加快制定相关国际规则,就是为了引导军事智能化的理性发展、良性发展,使其避免走上生化武器等反人类武器的“邪路”“歪路”,从而把军事智能安全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制定相关国际规则,应聚焦军事智能安全的关键领域。人工智能对军事领域的赋能增能作用是全方位的,涉及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信息作战、综合保障等方面。国际规则的制定应重点关注直接以人或载人平台为打击目标的进攻性高智能武器。随着武器智能化、自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侦察、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权力有逐步向智能武器让渡的趋势。但如果把对人或载人平台的开火权交给冰冷的智能武器,极可能导致违背伦理道德的误杀滥杀。这是军事智能化发展的主要风险,无疑需要通过制定相关国际规则来加以约束。

  制定相关国际规则,大国应承担主要责任并主导推动。大国军队是军事智能化的引领者,也是智能武器的主要研发者、使用者,理应承担制定相关国际规则的大国责任,积极推动设立人工智能军控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进行相关的协议框架、议事规则等制度性设计。在军事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大国如果能够主动发出不发展、不使用进攻性高智能武器的国际倡议并首先做出承诺,无疑有助于树立良好形象。

  制定相关国际规则,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旁观者。从现实情况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军队仍处于机械化发展阶段,距离信息化建设完成尚需时日,难以主导未来军事智能化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先进武器的试验场、反人类武器的受害者。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借助联合国等多边合作机制以及各种国际论坛,积极研讨、呼吁和参与制定军事智能化相关国际规则,共同应对军事智能化对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构成的新挑战。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