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是文艺的永恒使命

2019-10-15 15:19: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字号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深情寄语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如何开展指明方向。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文艺对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丰富文化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都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文艺的责任与使命就是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唤醒人们心中的愿望、期盼和良知。因而,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不仅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更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新时代为中国文艺敞开了广阔天地,也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作为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培根铸魂,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必须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在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值此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之际,重温重要讲话精神,更能体会到其中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论述、殷切的期许,更能感受到其中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历史担当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深深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崭新图景振奋、鼓舞。

  诗人艾青曾经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盛大的阅兵仪式、壮观的群众游行、热烈的群众联欢……天安门广场70周年国庆盛典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国庆期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首日票房均破2亿元,则成为全民爱国情结的浓缩。通过先进的文艺作品,传递这份热情、这份挚爱、这份情结,更能凸显文艺引领精神、凝聚共识的时代特征,更能唤起追梦人努力奔跑的万丈豪情和无穷动力。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充分认识文艺工作的初心与使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推进中国文艺走向新的繁荣兴盛,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铸就艺术永恒。(林伟)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