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主流网媒采访团参观港珠澳大桥,说了这些心里话……
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中国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究竟有何魅力?在去年10月通车后,港珠澳大桥车流、人流情况如何?
9月6日,风和日丽,伶仃洋海域碧波荡漾,“活力湾区 世界共享——东南亚主流网络媒体湾区行”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来到港珠澳大桥。
此次活动是省委网信办首次邀请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主流网络媒体到广东省进行采访报道。
“复兴桥叹盛世伟”
早上9点,从珠澳口岸人工岛出发,感受ETC自动收费的先进技术,途经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中国结”、九洲航道桥“风帆塔”,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海豚塔”处,采访团到达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
一路上的晴朗好天气,天空不停起降的飞机,伶仃洋上穿梭船舶,吸引了不少采访团成员纷纷转换座位,拿起手机、相机记录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活力。
“到现在为止,港珠澳大桥使用人次突破千万,单日高峰达13万人次,日常平均达5万人次。”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向东南亚主流网媒湾区行采访团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基本情况。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体育场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实际上,采访团成员对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威水”史并不陌生,但亲身经历后仍不由感叹中国现代工程技术的力量。
“复兴桥叹盛世伟”,祖籍重庆,来自泰国星暹传媒的苏灵逸有感而发,在车上即兴赋诗港珠澳大桥赋。
苏灵逸说,亲身来到大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超级工程,“叹为观止、技术太强了”。而且这次探访,还解答了她一直以来的一个小疑惑。在泰国时,她就好奇港珠澳三地驾车方向不同,将如何行驶?这次参观她特意留意大桥来往的车辆。
“没想到这么远又这么近”
“没想到这么远又这么近”,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网数码新闻组主任颜健品站在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上临海眺望。他说,珠海、澳门、香港彷佛近在咫尺。尤其看着每几分钟就有飞机低空经过东人工岛上空,到达香港机场,感觉特别近。
“仅从报纸和网页上获取的信息,无法体会这座桥多么壮观,又如何方便了粤港澳三地。”颜健品说,只有亲身到现场才能感受这座桥的魅力。
除了壮观,港珠澳大桥带给颜健品的还有安全感。颜健品说,当大巴车途经海底沉管隧道时,他仔细观察窗外,整个行车体验很好,打消了行前的一丝疑虑。
颜健品说,中国桥梁技术力量强大。他所在的城市,马来西亚槟城也有两座桥,一座是韩国兴建的,几十年前。一座是现代化,是由中国人兴建的。
“海豚”造型钢塔高105米,相当于35层楼高;隧道单个标准沉管节长180米,重达8万吨,体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余立志在东人工岛上,向东南亚网媒湾区行采访团介绍了自己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故事。
听完余立志的故事,印度尼西亚《商报》副总编辑孙继飞表示,填海技术在东南亚早已开展,他印象中,之前填海技术较强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和日本,现在中国也是。
更关注大桥未来发展
孙继飞说,亲身实地采访港珠澳大桥,他更在意这座桥连接港、珠、澳三地的独特定位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听说东人工岛正准备旅游开发,孙继飞建议,港珠澳大桥一定要和三地的景观串联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表示,粤港澳放宽了投资类、人才类、捐赠类小汽车通行配额限制,预计未来港珠澳大桥交通量会逐步增加。
目前,港珠澳大桥观光旅游方案设计已经悄然启动,正在打造一条以东人工岛为核心的旅游观光线路。不久的将来,港珠澳大桥可以敞开怀抱,让更多人近距离地欣赏它的雄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