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农牧民城市新身份“勾勒”西藏发展“肖像”

2019-08-27 15:5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新中国70年)农牧民城市新身份“勾勒”西藏发展“肖像”

  中新社拉萨8月27日电 题:农牧民城市新身份“勾勒”西藏发展“肖像”

  作者 赵朗

  45岁的查久魁梧彪悍,典型的藏北汉子。平日里,少了头饰英雄结、藏装,看不出这位商人曾是草原上的牧人。

  查久的家乡是藏北那曲,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不仅有西藏最广阔的牧场,而且接近一半的西藏“软黄金”虫草都出自这里。

  记者见到查久时,他和哥哥、外甥正在店内为客户挑选虫草。他的阿尔古虫草店地处拉萨市区繁华地带,是经营虫草十余年来的第二家店。

  20多岁时,查久开着货车往返那曲和家乡比如县。2002年,他靠运输有了积蓄,便决定卖掉货车做虫草生意,当时西藏整个虫草市场行情不及现在可观。这一年,他投入所有积蓄3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其实远远不够,找亲戚借钱,或是找他们拿了虫草卖出后再还他们钱。”

  从零售发展到批发,查久以诚信维护了老客户,积累了新客户,每年销往内地的虫草有2吨左右。

  从草原走出来,查久很快在拉萨、四川买房置业,一家人开启了“候鸟生活”,夏天在那曲,冬天到拉萨、四川。

  在那曲,像查久一样出来经商的草原牧人不在少数。他的外甥曲嘎跟他学做生意,帮忙打理在那曲的虫草店。

  曲嘎说,刚做生意时,网络不像现在发达,因为没摸清行情,一次性亏损数十万元。如今很多订单都是通过微信达成,还打“飞的”(坐飞机)去内地送货。

  曲嘎经营虫草生意时间不及舅舅长,但也在拉萨买了房。每年夏季,一家人仍要回比如挖虫草,并照看放养的牛羊。

  30岁的旦增罗布虽然与查久都生活在农牧区,但融入城市生活的模式迥然不同。

  这位年轻人生活在西藏南部隆子县的边境小村,海拔4200米,当地人靠种地为业。他的父辈们认为,种地放牧是宿命。

  旦增罗布说:“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

  旦增罗布考入西藏大学就读的是新闻传播专业。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经常兼职做翻译、录音、家教。

  大学毕业后,旦增罗布选择到内地工作,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数字化的工作。新工作中,旦增罗布学会了搭建信息数据库,“技术掌握了,但是缺乏内容,藏语言信息存在很大空白。”

  从内地回到拉萨,2016年初,他与校友康萨贡觉组建团队,成立西藏觉罗传媒有限公司,“创业初期,我们做广告设计、翻译、策展,形成品牌效应后逐渐有客户主动洽谈。”

  日常工作之余,旦增罗布的团队一直在建立中国西藏人物数据库。他说,这是一个藏汉双语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收集所有涉藏的影响力人物,3年来已收集近万名人物的资料,目前项目仍在进行中。

  短短3年间,旦增罗布的团队从最初3人扩展到32人,相继成立涉及传媒、科技、投资等4家公司,今年初,仅一家公司收入就达近500万元。

  旦增罗布表示,未来,公司将整合成集团,按照三至五年规划,朝着创业板模式努力上市。

  查久、曲嘎、旦增罗布从业身份的反差与不同,仅是西藏民众生活生产结构变化的缩影,愈来愈多农耕放牧的西藏农牧民以不同的新身份融入到城市生活。(完)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