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边境村支书贵桑:不让一寸土地从自己手里丢掉!

2019-08-26 19:5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边疆党旗红】边境村支书贵桑:不让一寸土地从自己手里丢掉!

  中尼边境,山势险峻,走在羊肠小道上,稍不留神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巡逻、救援、护林……夏村村党支部书记贵桑却在这里走了无数次。

  晶莹的汗水洒在这片土地,换来了村民的感动和支持。

  4000米海拔上的联防队长

  作为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29个边境一线村之一,夏村位于吉隆县宗嘎镇西南面,平均海拔4000米,内有边境通外口子1个。

  从1983年至今,兼任联防队长的贵桑巡防生涯已经持续了36个年头。每年定期不定期,他都会带队走40公里在边境口子上巡逻。

  多年的巡防经验让他可以轻易知道偷渡者的偷渡时间和路线。

  “为了阻止偷渡现象的发生,我们马上建了牧场点,里面有人值守,一旦看到偷渡者,他们会立马和村里联系,我们接到消息后,马上组织人员徒步上去阻止。”贵桑告诉记者。

  这些年,贵桑先后在边境巡防工作中发现了5名偷渡者,成功拦截了偷渡车子1辆。

  2015年10月,贵桑带领联防队巡逻时,便发现有3个尼泊尔的人越境过来,藏到草堆中,他当机立断,迅速带着队员上去盘查,截获了部分走私产品,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相比有险情时的惊险刺激,日常巡逻是枯燥劳累的。

  “基本上都是早上出去,带着一些荞麦饼,巡逻累了的时候就坐下休息吃个饭,晚上巡逻完回来。”

  由于山路不好走,车子根本过不去,巡逻只能徒步,再加上地势陡峭,一程下来,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但对于贵桑来说,守护边境是最大的责任,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最怕的还是突然而至的危险。

  原始的群山是很多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却是危机重重的地方,比如棕熊。它的出现,曾差点让贵桑无法再重回巡逻队伍。

  当时他带着四个人在山上巡逻,一只棕熊突然蹿了出来并向众人突袭而来,紧要关头,贵桑独自引开棕熊,结果被棕熊扑倒,掉到了山沟里,导致身体多处骨折。直到其余四人拼命喊叫,棕熊才离开。

  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巡逻,妻子的支持尤为重要。贵桑说,“妻子一直以来,大力支持我的工作,哪怕上次身上挂彩,也没说过别干了,只是在巡逻的前一天,提前备好干粮,嘱咐我早点休息。”

  村民眼中的好干部

  从小在村里长大的贵桑,1978年当上村会计,2008年起,担任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说起这些年村子里的变化,他再清楚不过。

  “以前,村子里水、电、路都没有。想去县里买个日用品,像大米、面粉、酥油茶等东西,只能带牦牛下去,让牦牛驮着东西带上来。”贵桑回忆:“ 现在,村里水、电通了,路也前前后后修了三次。在政府帮助下,村子里的变化有目共睹。”

  站在村里的大马路上,看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房,很多人却不知道夏村曾差点被摧毁。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的强震。由于毗邻中尼边境,导致夏村发生雪崩,县里的救援车子上不来,贵桑立马组织民兵和村“两委”班子,从老百姓坍塌的房子里,把能抢救出来的东西全部抢救出来,并第一时间组织民兵在广场上面搭帐篷,减少村民的经济损失。

  地震结束以后,贵桑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争取到45万元资金进行公路维修,38万元购买救援装载机一台,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带领农牧民群众修建房子、维修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

  因为重建房子要占用庄稼地,不少老百姓舍不得把庄稼地换成房子。贵桑一遍遍在村子里开会,给群众们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全村21户按照规划集中重建,如期搬到新家生活。

  为了村子建设得更好,贵桑甚至自掏腰包。

  “当初我去过其他村庄,发现夏村的村委会办公室‘最差’,不是没有拨款让我们建,主要是村里没有地方。”

  当时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把村委会办公室建起来。“因为这不仅是作为村领导的责任,还是作为村民的责任。”

  于是,他主动从自家的耕地中拿出5亩地,用作新建村委会场所用地。

  贵桑的付出,村民也看在眼里。

  为巡防工作受伤时,村民们纷纷到家里来看书记,鼓励书记不要放弃巡逻这份工作。

  平时因为当村党支部书记,还得要巡边,贵桑基本顾不上家里的农活,一些村民也会拉牲畜过来,主动到他家帮忙种地。

  边境村的脱贫致富之道

  作为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老党员,贵桑长期与农牧民打交道,深知人们需要的不是一句句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帮村民脱贫致富才是主要任务。

  为此,贵桑告诉村民摆脱“等、要、靠”思想,用自己的双手致富。和村党支部、致富带头人一起,结合夏村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寻求发展。

  如果你在夏村看到行走在羊肠小路上满载东西的驮队,或许会惊讶于中尼边境古老的贸易方式。

  西藏和平解放之初,为进一步加强两国邻村需求和边境管控,夏村专门组织成立马、牦牛货物运输队,规模最大的时候有160头牦牛或马。刚开始运输大米、面粉,后来渐渐增加了小商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

  目前,尼方商人大部分物资运输采购由夏村负责,每年物资运输和销售各类商品量达350吨,人均年增收达到4500-5000元左右。

  2018年4月,县扶贫办又投入资金240万元开工新建边贸市场,夏村边民年互市贸易额达300余万元,实现全村22户104人年人均增收2500元。

  2019年3月,夏村还成立了合作社,从国内其他地方买一些水泥、啤酒等东西。由尼泊尔商队牵着骡队从边境口子里进来购买,再运回其国内。

  年底时,合作社再把赚来的钱分给全村村民,依靠商贸,村民们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加上生态岗位补偿、湿地补偿、边境村民补贴、草场补贴、林业补贴、珠峰核心保护区补偿等,村民在各种补助上年平均收入有6800元。

  “目前村里人均年收入已从2015年的10758元增加到2018年21867元,增幅达103.26%。2018年夏村已全部脱贫。”

  为进一步扩大贸易范围,贵桑还把藏香作为特色商品参加边贸交易会。

  “准备今年建好边贸点后,做藏香生意。”贵桑告诉记者。

  在贵桑家的墙壁上,竖着很多获得的证书。“看到这些荣誉的时候,觉得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但也是一份责任。接下来,更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贵桑说。

  在贵桑的心里,边防是最重要的。由于大儿子是边防辅警,同样从事边防巡防工作,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又需要大儿子操心。贵桑就经常告诫他,“边防工作放在第一位,家庭放在第二位。”

  贵桑说,“接下来将继续扎根边陲,不能让一寸土地从自己的手里丢掉!”(谢艺观)

[责任编辑: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