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比上个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处于“2时代”。今年前7个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3%。
尽管前7个月同比平均涨幅距离年初确定的“3%左右”物价调控目标仍有空间,且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保持在1.6%,但5月、6月、7月这三个月的CPI走势,特别是构成CPI的猪肉、蔬菜、鲜果、鸡蛋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上涨,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物价事关民生,尤其与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物价稳,则民心稳、民生稳,经济发展才会更有温度、更有底气。不久前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我们要看到,我国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总体是充裕的,居民消费稳定增长,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态势是具备坚实基础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偶发性因素和短期季节性因素综合影响,部分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明显波动,也给部分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物价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反映,要保障物价基本稳定,关键是要保证市场供给总体稳定,满足消费需求,使市场预期更加稳定。
因此,应该根据不同民生商品的供需特征,更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做好应对,保障商品供给,平抑由于供给短暂性不足带来的价格上涨。例如,在猪肉方面,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此前也已经专门出台了财政、金融(保险)和土地等多项政策措施,旨在稳定生猪生产。下一阶段,关键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提高养殖企业补栏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引导肉鸡等养殖行业扩大生产,增加替代品供应,缓解短期内猪肉供给偏紧的局面,多措并举保障市场供应、价格平稳、质量安全。对于水果、蔬菜等产品,既要看到随着季节性因素减弱,极端天气影响加速衰减,市场供给秩序将逐步恢复。同时也要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加强产销衔接,把极端天气对农产品采收、物流运输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努力降低产运销各环节的成本,促进价格运行平稳回归合理水平。
在加强市场供给保障的同时,也要密切监测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形势变化,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特别是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情况的监测预警频次,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市场炒作等不法行为,努力营造更加有序合理的市场秩序。
此外,各地要切实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针对食品价格上涨情况,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总之,“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价格变化,既是经济议题,更是民生关切。只有多措并举,供给、流通、市场监管等各个环节共同发力,才能有效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林火灿)
系列评论:
坚守科创板定位加速制度创新
把握好稳定有效投资着力点
系统挖掘国内消费需求潜力
加快“僵尸企业”出清
加快"房住不炒"长效机制建设
稳就业需要多方发力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成果巩固
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
别让拖欠账款绊住企业的"腿"
(本系列评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