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热络吸引游子归巢创业
中新社兰州8月22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乡村旅游日渐热络,吸引着大批游子返乡创业,并改变着过去乡村单一休闲观光农业的旅游产品,涌现出如游居、野行、诗意栖居、第二居所等新风尚,使村落文化更显“文艺”。
在社交平台拥有60多万粉丝的藏族女孩卓嘎,时常直播藏地风情、表演藏地歌舞而受关注。2018年,她从四川成都回到甘南郎木寺镇,经营民宿,今年夏天游客爆满。“如果家乡有更好发展,谁不愿结束漂泊、回归故土?”她说。
卓嘎时常带住店游客一起骑马游郎木寺大峡谷,和驴友们去草原野炊,邀请独行游客到自己家吃藏餐。忙起来时,老住客也会帮她打扫民宿、迎接新客人。“和她在一起,就像住在一个远方的家,这里的宁静让人不舍。”已在此居住两周的上海女孩伊瑶说。
事实上,随着乡村聚集人气,如高原女孩卓嘎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近年来在中国屡见不鲜。比如,席卷中国农村的“电商潮”,返乡族带领乡邻上演着“空心村互联网拓荒记”,贵州苗绣、新疆大枣、敦煌石版画等全国各地的农村土特产、或旅游文创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的千家万户。
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旅游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游达到22.9亿人次,周边游达到8.1亿人次,周末游达3.8亿人次,自驾游2.8亿人次,三小时中短途已成为出行常态。
持续火热的乡村游也成为农村农民增收脱贫的绿色产业。2018年,甘肃乡村旅游人数852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65亿元人民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3.1万户建档立卡户、1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留住乡愁,还能拔掉穷根。”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乡村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从村野美食,到农业科普、植物拓印、美食DIY等,还有亲子农耕文化体验等。
把多勋还建议,开发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