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对美国极限施压 要坚持深化外汇体制改革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4日电(记者 吴涛)14日,多位中国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的“重塑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研讨会上表示,应对美国极限施压带来的不确定性,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将挑战变为深化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一个新机遇。
“美国是由于美元特殊地位,一直居于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的中心,而‘外围’的经济体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在不断变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炼表示。
程炼指出,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获得了包括铸币税和国际流动性干预能力在内的大量经济与政治利益,从而握有“美元霸权”,可单方面地向“外围”经济体无限制借款。
“这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义务实际上基本落在了非关键货币国家身上”,程炼解释,这种国际收支失衡调整机制非常不公平,不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因为持续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通常是特定国际分工格局在金融层面上的反映,非关键货币国家并不具备扭转这种总体格局的能力,因而也很难在不损害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修复。
程炼认为,目前的美国做法,不仅是在原有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之下所作所为,而且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原先传统金融体系格局下面的一些默认规则,包括三个基本规则:自由贸易、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
近期美国将中国界定为汇率操纵国,并将在未来加征关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称,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一系列的举措,对当前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表示,美国加征关税重创了民主国家承诺更加可信的信条,由此会导致二战后国际秩序进一步衰退,引发全球经济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这导致投资者的行为短期化,不是从长期考虑,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将进一步扩大。”钟飞腾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丁志杰称,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因此要准确把握、统筹考虑、主动引领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化解博弈过程中不确定性及其冲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时间换空间,用自身的发展来实现中美关系新的平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表示,金融体系的不断开放,广大市场的参与主体,必然需要一个能够更有效管理汇率风险的市场。
“中国现在场内的外汇衍生品基本上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他建议,中国构建场内的外汇衍生品,促进场内和场外外汇衍生品的协调发展。扩大外汇衍生品的市场参与主体,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够直接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并促进汇率价格的有效形成。
胡志浩说,当前国内企业规避管理风险,仅通过一些变换收付币种,或者延缓、加速收汇时间的汇率管理模式,未来则可积极的运用财务套保的财务制度,加快风险管理的能力。
“可将这次挑战变为深化中国外汇体制等改革的一个新机遇。”在专家看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