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东方回旋曲——黑土地上飞出“白天鹅”

2019-08-05 09:50: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东方回旋曲——黑土地上飞出“白天鹅”

  新华社沈阳8月4日电 题:东方回旋曲——黑土地上飞出“白天鹅”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陈梦阳、彭卓、赵洪南

  序曲

  中国东北,辽宁沈阳。有一群舞者,怀揣“红舞鞋”梦想,将一幕幕跨越生死的中国故事,一首首摄人心魄的民族史诗,汇成足尖上的东方回旋曲,款款走上世界舞台。

  再过几周,美国的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将迎来由辽宁芭蕾舞团原创的舞剧《花木兰》,这也将是这家殿堂级的剧院首次接待来自中国的芭蕾舞团完全自主运作的商业演出。

  芭蕾,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老西方艺术,在数百年后与古老东方文明结合得如此浑然一体;在与东方情怀美美与共的融合中,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

  第一幕:我的“红舞鞋”,我们的“白天鹅”

  1980年,沈阳。

  18岁的大连姑娘曲滋娇从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毕业,成为同年成立的辽宁芭蕾舞团“开团”演员之一。

  “《红色娘子军》里身着红衣裳,脚踩红舞鞋,甩起大辫子的农家姑娘吴琼花,是我们对美最初的认知。”曲滋娇说。

  “初创年代”艰苦而紧张。没有专业练功服,姑娘和小伙子们就穿着小短裤、小T恤,腰上系一个猴皮筋儿,足尖鞋和软鞋磨破了都舍不得扔。

  “我们相当于辽芭第一代专业芭蕾舞演员,很多功课要重新学,大家都拼命努力‘补短板’。记得有一次练完,我10个脚趾头磨破了8个,不断地渗血,走路都费劲,只能扶着墙,用脚后跟一点点往前蹭。”

  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辽宁芭蕾舞团走过“草台班子”的初创期,不断将经典芭蕾剧目搬上中国舞台,先后排演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十余部世界经典芭蕾舞剧,与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并称中国三大芭蕾舞团。

  从过去只会亦步亦趋地跳“土芭蕾”,到如今舞遍各大赛事、成为各大晚会“常客”,辽宁芭蕾舞团这只在“黑土地”上成长的“白天鹅”,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芭蕾舞在中国尚处于曲高和寡之境,“有的观众看芭蕾看到睡着,还有的观众坐在第一排还拿望远镜看台上的演员表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曲滋娇忍俊不禁。

  辽宁芭蕾舞团演出部部长崔宁馨至今还记得,1997年在沈阳中华剧场门口他与“冰棍奶奶”的一段“经典对话”。

  “奶奶,我给你一张演出票,你给我一根冰棍。行不行?”

  “不行!谁看那玩意儿!”

  为了让芭蕾不再是“几个人的精彩”,辽宁芭蕾舞团不断推出“芭蕾进校园”、与电台合作推出“一棵开花的树”等公益活动,向公众展示芭蕾艺术的魅力,让高傲的“天鹅”“弯下腰”,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伴着扬琴悠扬的丝竹旋律,一个八拍内,舞蹈演员用扇子摆出了一朵水墨晕染茉莉花造型……2016年央视春晚上,49名美国华侨子女表演的民族芭蕾《茉莉花》美轮美奂,惊艳全场。

  这部舞剧由辽宁芭蕾舞团2004年创作,其间数易其稿,在海内外演出上千场。

  “向公众传播芭蕾艺术,让更多人感受到芭蕾魅力,就是我们芭蕾人的责任和使命。”曲滋娇说。

  第二幕:在“芭蕾梦工厂”跳起青春版“玛祖卡”

  “脚背绷直!”

  “别低头!”

  “注意节奏!”

  今年60岁的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资深教员王鹏,虽然半年前已退休,却离职不离岗。每天早上9点,他都准时来到学校,指导十来岁“小娃娃们”芭蕾基本功。

  与曲滋娇一样,王鹏也是辽宁芭蕾舞团的“开团”演员。在这里,他与辽宁芭蕾舞团一同度过了39个春秋。

  素日里,王鹏衬衫笔挺、马甲熨帖、气度温和,颇有“老克勒”风范。换上练功服,站在练功房里的他,瞬间改换了气场,教学一丝不苟,训起学生来很严厉。

  “想真正走上舞台,就必须在学校里把基础打好。芭蕾舞演员的舞台时光短,只有十八九岁到三十来岁这十余年,容不得一丁点儿浪费。”王鹏说。

  1994年起,辽宁芭蕾舞团下设七年制附属芭蕾舞蹈学校,每年4到7个班不等,从全国选拔10岁左右的学员,每班8到15名学生,学习文化课和芭蕾舞专业课。为支撑辽芭的原创芭蕾,教学中同步加入中国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以及软毯子功训练。“传统芭蕾训练并没有这些内容,让演员排练时现学、现领悟可能会不适应。如果从最开始学舞蹈的时候就有所涉猎,则排演起来事半功倍。”王鹏说。

  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执行校长赵一飞表示,“以团带校”办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实践机会,高班学生可以快速完成从学生到演员的过渡,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如今,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专科芭蕾人才培养基地,在业内有“芭蕾梦工厂”之称。

  “我希望明年毕业后,可以有机会考入辽芭,成为真正的芭蕾舞演员。”

  这是17岁台湾女孩陈玟桦的梦想。2018年,她从台湾桃园来到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如今是六年级在读学生。

  25年来,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培养的孩子们先后在瓦尔纳大赛、莫斯科大赛等知名国际大赛上斩获特别大奖、金奖等奖项,在世界各大芭蕾舞比赛斩获了160余项银奖以上奖项,极大提升了中国芭蕾的世界认可度,毕业生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国内各大芭蕾舞团,为辽宁芭蕾舞团输送了90%以上的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辽宁芭蕾舞团原副团长吕萌说,目前全国活跃在舞台上的专业演员不过三四百人,其中有些小的芭蕾舞团只有二三十人。“辽宁芭蕾舞团有多达75人的演员队伍,就得益于‘团校合建’这样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第三幕:足尖上的“原创咏叹调”

  《阿里郎》旋律响起,两方木质曲辕犁在舞台缓缓划过。几位姑娘身着朝鲜族高筒裙,立起足尖缓缓向前,弯下柔软腰肢,将种子撒向大地。画风一转,她们换上土灰色东北抗联军装,扛着大步枪,在激昂的音乐中,奋战在白山黑水间……

  这是辽宁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片段。

  近年来,辽宁芭蕾舞团先后创作演出了“中国风”原创芭蕾《梁山伯与祝英台》《嘎达梅林》《孔雀胆》《二泉映月》《末代皇帝》《辽河·摇篮曲》《八女投江》《花木兰》等一批具有历史性、艺术性的原创舞剧,多次获“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中国芭蕾不能只有《吉赛尔》《天鹅湖》那些古典浪漫主义作品,中国芭蕾舞演员也不能只会演王子、公主和爱情故事。”《八女投江》编剧、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副团长、国家一级舞蹈编导王勇认为,文艺作品需要塑造英雄,更要关注生活,着眼本民族的命运。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从足尖上优雅的‘白天鹅’到跪抬担架膝行的女战士,从高贵的公主到舞枪弄棒的花木兰,那个转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曲滋娇感慨地说。

  “我18岁在团里跳《二泉映月》女主角,那时几乎天天哭。因为角色的塑造太难!不是靠扶着把杆吃苦就能练出来的,还要学习和融入很多表演方面的东西。”国家一级演员、辽宁芭蕾舞团首席演员王韵说。

  与古典芭蕾舞剧更注重一板一眼的技术要求相比,原创芭蕾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注重传递和表达细致的情感。

  在《二泉映月》中融入中国舞、古典舞,在《八女投江》中融入东北秧歌和朝鲜族舞蹈,在《花木兰》中融入中国武术的棍舞……在编排原创剧目时,辽宁芭蕾舞团不断守正创新,尝试对芭蕾技法进行中国化改造,融入中国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

  从开始的忐忑观望,到如今的信心满满,辽芭人在用芭蕾讲述中国故事的不懈探索中也感受着来自市场和观众的接纳与鼓励。《八女投江》编排以来已演出了近百场;《花木兰》2018年上演后,在沈阳中华剧场连续驻场演出20余场,场场上座率达到90%以上,创造了中国芭蕾舞剧目演出历史的奇迹。“观众对这些原创剧目的接受和欢迎程度,超出我们想象。”曲滋娇说。

  第四幕:走向世界的“东方回旋曲”

  21世纪初,西欧。

  一场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吕萌心中刻下深深的痕迹。

  那是辽宁芭蕾舞团携原创舞剧《末代皇帝》在欧洲进行巡演。扮演少年溥仪的吕萌当时年仅18岁。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自发站起来,热烈的掌声响彻剧场。

  “芭蕾界有一个‘行规’:观众掌声不停,谢幕帘就不能闭上,演员也不能退场。一般的舞剧结束后,谢幕帘拉个两三次,掌声也就停了。那段时间几乎每场《末代皇帝》的谢幕帘,都拉了七八次还拉不上。”这是吕萌心中永远的骄傲。

  近年来,融入中国人的情感、气质和追求,讲述“中国故事”的原创芭蕾舞剧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末代皇帝》《二泉映月》《八女投江》等原创剧目先后在美国、法国、俄罗斯、南非等多国演出,每场上座率均达到90%以上,《花木兰》将在8月下旬在美国的林肯表演艺术中心进行完全自主运作的商业演出。随后,辽宁芭蕾舞团还将在纽约、费城、波士顿、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继续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商业演出。

  “选择花木兰这个题材,一来是因为广为人知,在全世界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二来因为花木兰身上的家国情怀与和平理念。这样的价值理念,会被全世界人民认同。”曲滋娇说。

  在俄罗斯芭蕾舞演员斯维达看来,观看《八女投江》《花木兰》这些原创舞剧既是芭蕾舞艺术交流的机会,也是在接受中国文化和华夏文明的熏染。4年前被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聘为舞蹈教员的斯维达说:“芭蕾不需要语言辅助,而是通过音乐、布景以及演员的动作展示,就可以很好地表达故事内容。虽然讲的是中国故事,但对于外国观众来说还是很容易接受的。”

  2017年,辽宁芭蕾舞团受邀在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演出《八女投江》,场场座无虚席。当舞剧演到女战士跪抬担架膝行的片段时,有的俄罗斯观众不禁低声啜泣。

  曲滋娇还记得,一位俄罗斯芭蕾舞艺术家看罢后激动到热泪盈眶。“演出结束后,他拉着我,一下下地捶着自己的胸膛,直呼‘太精彩了,勾起了我们对二战岁月的记忆’!”

  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看来,把芭蕾和中国民族化的东西有机结合,形成原创作品向海外传播,会让中国芭蕾舞在世界舞台更有生命力和存在感。“它可以穿越不同文化的藩篱,展现东方人特有的情怀,传递那份打动人心、向往光明的力量。”冯双白说。

[责任编辑:张晓静]